童 心 同 护
共 筑 健 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心理健康相关描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我们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心理健康标准
情绪稳定
能够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比如,遇到开心的事会笑,遇到难过的事会哭,但不会长时间陷入极端情绪中无法自拔。像小朋友在游戏输了后会难过一会儿,但很快能在老师的安慰下恢复平静。情绪反应与所处情境相符。不会无缘无故地焦虑、愤怒或恐惧。
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幼儿来说,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分享玩具。比如在幼儿园里,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小伙伴友好互动,没有攻击性或者过度害羞的行为。能够与家人、老师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愿意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自我认知合理
知道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评估。比如幼儿在搭积木时,知道自己能搭多高,不会因为暂时搭不高而过度沮丧,而是能认识到通过练习可以搭得更好。
适应能力较强
对新环境、新事物能够较快地适应。像刚入园的小朋友,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规则和陌生的老师、小伙伴。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如换座位、换老师等,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行为协调
幼儿的动作、行为和语言等方面是协调一致的。比如在表达开心时,脸上有笑容,声音是欢快的,动作是活泼的。行为能够符合社会规范和年龄特点。如排队洗手、安静午睡等。
家长可以这样做
01
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因为激烈的争吵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焦虑。如果有分歧,要以平和的方式沟通解决。
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例如,尽量减少频繁搬家、更换照顾者等情况,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能更安心地成长。
02
给予充分的陪伴
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互动。可以是一起阅读绘本,通过故事引导孩子理解各种情绪和道理;也可以是一起做游戏,像搭积木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当孩子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或者想法时,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情,用眼神交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03
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采用平等的沟通方式。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例如,问孩子 “你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事情想和爸爸妈妈说吗?是好玩的,还是让你有点小烦恼的呢?”
对于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父母要给予理解和回应。如果孩子说自己在幼儿园被小伙伴欺负了,不要立刻指责孩子懦弱,而是先安慰孩子,再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04
正确引导情绪
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比如,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以说 “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因为小朋友抢了你的玩具对不对?” 引导孩子认识愤怒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
教孩子合理地表达和调节情绪。比如教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深呼吸,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儿让自己平静下来。
05
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在孩子面对新挑战时,父母要给予肯定和支持。例如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即使穿得慢或者不太好,也要表扬孩子的努力。
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