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闪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充盈中华文化独特气韵,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根本遵循。安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快宣传文化艺术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路径抓手,着力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奋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深学细研、融会贯通,在入脑入心中更好悟真理、铸忠诚、明方向
科学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广大干部群众真切体会到,这些年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跨越、每一项成就,都是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亲切关怀的结果,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落地转化的结果。必须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推动上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出色工作业绩。
用心悟真理。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完善“重点发言+随机点名”学习交流、巡听旁听、互学互鉴等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完善“举旗帜·送理论”基层宣讲,以短视频、微短剧等形式推出更多灵动鲜活的融媒理论产品,更好地用群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自觉铸忠诚。理论上坚定清醒,是思想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从党纪学习教育中的反面案例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问题,根子在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失控失守。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砥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最好教材,与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筑牢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汇聚起“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坚定明方向。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抓工作、干事业的根本指针,在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究工作上下功夫,切实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思路、找遵循。特别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的使命任务、为安徽标定的发展方位,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坚持围绕中心、把握重心,在服务大局中更好正风气、鼓干劲、树形象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本职责。只有主动围绕中心,才能找准定位;只有自觉服务大局,才能大有作为。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立足点、发力点、闪光点,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好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的工作,着力唱响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时代主旋律。
大力正风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以“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为抓手,持续培育时代楷模、好人模范等先进典型,扎扎实实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打造六尺巷等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推动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勤俭节约、垃圾分类等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兴起江淮文明新风尚。
持续鼓干劲。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及中心工作,统筹推进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深入宣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打造“三地一区”的生动实践,精彩呈现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汽”势磅礴、“芯”欣向荣、“光”彩照人、生“材”有道的蓬勃态势,以高质量发展成就印证和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全面树形象。深度挖掘、系统呈现最具标识性、辨识度的元素,实施“皖美印象”文旅推介,开展“一句话叫响一座城”百个城市形象主题词等系列活动,展现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实施全媒体传播建设工程,开展网红大V培树引育、大号大端品牌建设、市县融媒追赶跨越、流量资源聚合联通等行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形象塑造力、传播力。
坚持协同联动、系统推进,在融合发展中更好兴事业、育产业、优行业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作为天然的新质生产力、必然的高质量发展支柱产业、公认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其跨界联合、协同耦合、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需要时时强化、事事强化融合理念,驱动文化形态重整、重构、重塑,进一步打开文化创新创造的视界、路径和空间。
繁荣文化事业。以提高原创力为重点,实施文学强基、舞台艺术提质、影视振兴、网络文艺创优、百花竞秀等行动,在文学、影视、舞台艺术、出版等领域创作推出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持续加强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等研究阐释,扎实推进淮南武王墩、含山凌家滩等考古挖掘和保护利用,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地标。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一批群众“文艺角”、青年“新夜校”、老少“服务站”,让更多好剧好片好戏走进剧场广场、走上大屏小屏,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培育文化产业。积极拥抱风口,大胆向“新”发力,加快发展数字创意、数字艺术、媒体技术、线上演播、时尚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新赛道上抢占一席之地。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提升并重,以徽菜、中药、茶叶、文房四宝等为重点,实施“徽风皖韵”历史经典产业振兴项目。依托遍布城乡的各类资源,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文化楼宇、特色文化创意园区(基地)和文化创意街区,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做优文旅行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构建全链条提升的文旅产品供给新体系,打造餐饮美食、康养乐活、特色市集、夜游夜市等一批文化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文旅+”小镇、“徽字号”精品民宿,开发一批特色文创商品,推出一批文博场馆奇妙游,努力使景区与景点都亮丽、城市与乡村都好看、假期与平时都热闹、白天与晚上都好玩。
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底线思维中更好防风险、守阵地、保安全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纪律意识、风险意识、斗争意识,做到时时放心不下、事事心中有数、处处掌握主动。
谨慎防风险。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是现实存在的,有的甚至是十分紧迫的,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要坚持“防为主、防为上,查隐患、除隐患,不出事、再出彩”理念,时刻保持警醒警惕警觉、加强预测预警预防,有效防范和处置好意识形态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从严守阵地。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正面的、主流的内容不去占领,负面的、非主流的东西就会充斥其中。必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各地各部门切实强化阵地意识,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责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看好自己的门、守好自己的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确保各类阵地可管可控、不出问题。
全力保安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工作的链条很长,管理的链条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比如内容刊播安全、信息传输安全、文娱活动安全、场馆设施安全、景区景点安全、生产经营安全等。要牢记“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紧紧盯住重要时间节点、工作点位、关键环节,全面落实打、防、管、治、建各项工作措施,切实筑牢安全屏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持拼搏竞进、事争一流,在改革创新中更好换思维、务实功、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新形势、新格局、新要求,我们将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平台、新路径、新举措,努力实现各方面工作破壁出圈、登顶出彩、改革出新、项目出效。
主动换思维。必须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切实增强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洞察力和感知力,对新矛盾、新问题的判断力和鉴别力,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持“跳出宣传看宣传”“跳出习惯思维看宣传”,打破思维定式,学习先进经验,打造更多特色版、升级版、创新版。
积极务实功。清单化、条目式明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具体举措、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制定推动宣传文化艺术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指引,出台文化强省建设资金竞争性项目管理规程,建立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经验交流、挂点联系县(市、区)等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
聚力抓落实。坚持以“求真、求实、求准”“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少动口、多动手,二话不说、干了再说”的作风推进工作,让提神、提标、提质、提速、提效成为常态。推行“五要件”抓落实机制,每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牵头领导及责任单位、完成标准、完成时限、奖惩措施,全面提高工作到位率、精准率、完成率、优秀率。
(作者系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4年12月11日第1版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