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MEA模式下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如何进行优化管理?

学术   2024-11-11 19:31   湖南  

【直播预告】↓↓↓
前  言

用药风险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不合理用药住院,30%的医疗事故及纠纷与用药风险相关。中国医院协会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2版)”中将“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提升至第二位。血管活性药物的不恰当应用会诱发心脏不良事件,若输注不当会发生药物外渗,严重时甚至造成组织坏死。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用药风险进行系统挖掘和深入分析,并制订和实施干预措施,以期降低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用药风险,确保住院患者用药安全。


一、血管活性药物定义

血管活性药物是指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目的的药物。这类药物包括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能够调节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和维持有效脑组织灌注等多种作用。

二、识别其静脉输注药物危险因素

三、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基本要求

①应评估和识别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②应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化疗方案、患者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血管通路工具;

③化疗药物输注过程应定时评估血管通路装置是否通畅,并观察有无发生外渗的症状和体征;


④应告知患者出现疼痛痛、发红红、肿胀、烧灼感、输液不 畅等异常情况报告医务人员;


⑤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及时处理、记录、上报等。


四、血管活性药物外渗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表现(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等)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烧伤样改变)黑红、紫黑、黑痂或继发感染。


五、基于HFMEA模式,对用药风险进行系统挖掘和深入分析,并制订和实施干预措施

1.失效原因分析


团队成员采用“5why”法对11项关键失效模式进行根因分析,见下表。 


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关键失效模式的根因分析

2.团队成人针对根因拟订改善方案并实施


在取得上级部门同意后,依据方案共性,整合为4大对策,群组逐一实施。



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根因的改善行动方案


对策一:范输注方案构建3A评估体系,规范输注方案


3A即药物评估(Drug Assessment)、患者评估(PatientAs-sessment)、医护评估(MedicalCare Assessment)。


(1)药物评估(1A)参照血管活性药物目录,梳理出常用药物清单,依据血管活性药物对循环的支持程度,将常用药物分为红、黄、绿三区存储。


(2)患者评估(2A)依据成人浅静脉分级标准对患者外周血管进行评估分级。当输注药物渗透压>900mosm/L或PH<5、患者输注时长>6h或血管分级为3级时须经中心静脉输注,当紧急用药时且药物输注时长<6h、患者血管分级0级~2级时可经外周静脉输注。


(3)医护评估(3A)对科室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梳理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护士穿刺能力分级标准,对病区护士进行穿刺分级,明确每位护士的穿刺级别。

病区护士穿刺分级标准


经3A评估后,结合文献循证,制订了“红、黄、绿三区药物经中心静脉置管标准化输注方案”。

红、黄、绿三区药物经中心静脉置管标准化输注方案

对策二:开展五步联动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1)学习需求分析 

调查发现,护士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不良反应与监测、应急预案与处理及规范化操作等方面存在疑惑。


(2)培训计划设计 

运用教育目标分类法,设置专项培训目标,制订培训目标和内容。


(3)课程安排 

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4大板块的培训内容,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安全管理、不良反应与监测、应急预案与处理及规范化操作等,共设置19节课程。


(4)实施培训

理论培训从4大板块培训内容展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授课;技能培训以标准化患者及视频教学为主,采用床旁示教、视频教学、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技能培训重点强化了两个内容:一是续药备药时间循证。二是优化续泵方法。


(5)效果评价 

建立多元化评价考核机制。

对策三:制订集束化管理措施,确保输注安全


(1)信息化管理。

在电子医嘱系统增设不合理医嘱弹窗提示,确保医嘱下达精准无误。


(2)创建常用药物速算盘和速算表。

由于血管活性药物在输注时对剂量要求严格,且需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动态调整滴速,通常医生将剂量换算成mL/h,紧急用药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制作了标准量的多巴胺速算盘,方便快速精准给药。

(3)依据血管活性药物分区

输注时在注射器、延长管贴红、黄、绿预警标识。


(4)预判患者药物外渗风险等级,进行红、黄、绿三色预警,不同患者给予不同处理。

<9分为红色标识,9分~11分为黄色标识,>11分~14分为红色标识。对贴红、黄色防药物外渗风险标识的患者,在输注前、中、后制订预防措施。输注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治疗周期及药物性质,选择最佳静脉、最合适的静脉导管及置管位置。输注中执行规范操作,加强输液全过程安全监管,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输注后评估局部情况,若治疗结束,尽早拔除静脉导管。


外周静脉输液渗出风险评估表(改良)

(5)制订优化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应急预案,护士按照流程处理。

(6)制订药物输注AIDET沟通模板,方便医患沟通。

对策四:明确质量评价标准,管控关键环节


(1)建血管活性药物管理质量评价表,实施“科主任+护士长-质控组长-静疗联络员+责任组长”三级质控。

输注前

输注中

输注后

意外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2)制订中心静脉通路及外周静脉通路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巡视监测卡,从巡视时间、药物输注速度、注射泵运行状态等维度进行输注巡视。


六、小  结

基于HFMEA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系统挖掘和深入分析,通过制订和实施对策,优化了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流程,降低了用药风险,确保了用药安全。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一是要重视各部门间的合作,尤其是强化医护沟通;二是要加强与上级领导的沟通,及时反馈实施进程中的难点,并寻求帮助;三是如何做好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风险管理,为下一步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姣,卫攀,薛淑敏,等.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优化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4,31(09):15-23.

[2]《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护理》团体标准[EB/OL]. (2022-6-16) http://www.cna-cast.org.cn/cnaWebcn/article/3693

来源:中卫护研院

推荐阅读

文库:护士专有的精品文库

视频号: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买书:护理书籍,护士要的书都有

题库:新指南、新共识、新标准练习题

关注: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

护理管理
知护网旗下公众号:护理管理,报道护理行业动态,发布护理管理经验,展示护理管理新成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