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人养老金全面实施,专家解读新变化

文摘   2024-12-30 13:46   天津  

2024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推开。


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试点。试点效果良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户数量超预期。截至2024年11月,全国个人养老金开户已经超过7100万户,而这只是在36个城市试点的情况下。这说明有不少并不享受税收优惠的居民开通了账户,开户数量超预期。


二是个人主动储备养老资产的观念逐渐形成。通过试点,广大居民逐渐接纳了个人储备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观念,这一广泛社会效应对我国养老金制度均衡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其他未试点地区居民呼声高,期望能够参与个人养老金。

在试点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国家战略于2024年年底在全国推开个人养老金。试点期间的关于个人养老金参加资格、缴纳上限、税收优惠等政策不变。相比2022年《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此次《通知》的政策新亮点有:


参加渠道大范围扩展。《通知》明确,参加渠道除了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之外,将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作为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的优选入口通道。以国家平台为依托的参加渠道面向全体人民开放,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感,避免居民在各家金融机构的营销战中无所适从。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开户已经突破7100万户,全面实施后效果可期。


丰富了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并明确鼓励金融机构研究开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的各类金融产品。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这一政策扩展了居民个人养老金的投资产品选择范围,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居民的投资需要。其中权益类指数基金的纳入,既有权益类产品长期较高收益的特征,同时以相对风险分散较稳健的指数基金纳入,体现监管层在用心为人民把关入围产品。


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即金融机构根据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和年龄等特点,推荐适当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并在与参加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关于默认投资服务,即“双自动”养老金融投资机制。一是根据参加人个人特征,在本人不主动提出特别要求的情况下,自动默认加入最符合其年龄、风险偏好等的产品组合;二是随着参加人年龄或者风险偏好等的改变,在本人不主动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默认进行产品组合的对应调整。中国普惠养老金融研究中心(CIAFC)后续将研究开发符合中国人口发展特征和中国文化特征的双自动默认投资机制。


增加灵活领取情形。除正常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领取条件外,《通知》还增加了提前领取条款: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提前领取。扩展了个人养老金领取的灵活性,顺应居民的现实所需。


丰富领取渠道。增加了可以通过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提出领取申请,允许变更领取方式。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普惠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保障杂志


泰达社保
为参保单位、个人提供分中心通知、政策经办宣传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