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忠诚教育,传承人民公安革命传统,激励全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公安力量,近期以来,全国公安大力开展“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宣传活动,以各种形式开展公安忠诚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广大公安民警接续奋斗、顽强拼搏的牺牲奉献精神,展示公安机关守正创新、忠诚担当取得的显著成效,集中展现新时代新征程公安队伍的新担当新作为。
人民公安诞生于红色革命根据地,脱胎于人民军队,这支光荣的队伍在薪火相传中走来。在桂林,红军三过桂北、湘江战役也在这里打响,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蕴藏着道不尽的“红色记忆”。在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土地上,桂林公安带着对先烈们的崇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今天推出的是《白龙派出所:扎根红色沃土 守护古城“枫”警》——
“桂林山水甲天下,阅尽王城知桂林。”这里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藩王城,数百年来,靖江王城的一砖一瓦,都刻下了历史前进的烙印,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在此进行首次会谈,为之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革命先驱孙中山还在这里传播进步思想,启发和培养出了桂林第一批共产党人的先进知识青年,为桂林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毗邻王城的桂林市公安局白龙派出所是新中国第一批公安派出所,也是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处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第一线的白龙派出所始终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忠诚守护着桂林城市中心,展现新时代人民公安队伍的新担当、新作为。
传承先驱遗风 红色火种不息
1921年12月23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张太雷的陪同下,专程从上海来到桂林,与孙中山在王城内进行了三次会谈。此次会谈不仅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的首次会谈,也为之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而桂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建立,正是源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当时,苏鸿基同一批先进知识青年在王城的国学堂内聆听了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北伐大义的演说,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此后,他转向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于1926年7月下旬,与李征凤、罗瑞成、谢铁民、胡佩文五人成立桂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桂林县支部干事会。
自1926年中国共产党桂林第一个组织宣告成立,开启桂林“红色火种”传播之路,到红军长征三次过桂北,书写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再到抗战时期众多文化名人云集桂林,掀起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潮,还有解放战争时期桂北人民武装斗争的迅猛发展……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在桂林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闪耀着红色光辉的印记。
靖江王城,是这段峥嵘岁月的参与者,也是承载者。
百余年后,一个距王城独秀峰登山口仅560米、有着悠久历史的派出所——白龙派出所,屹立在独秀峰下、王城旁,从这段峥嵘红色历史中汲取养分、鼓舞斗志,守望着桂林的如画风景,守护着万千百姓的平安生活。
桂林市公安局白龙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1月,是桂林市解放后成立最早的派出所之一。当时名为白龙派驻所。1952年7月改名为白龙派出所。1966年9月更名为红旗派出所。1981年8月恢复为白龙派出所。派出所最早位于原桂林市秀峰区伏波街太和里62号(现中华路太和里18号),历经三次迁址,2019年3月搬入现址桂林市秀峰区凤北路7号。为适应新的治安形势,2019年5月14日,白龙派出所与榕城派出所(成立于1950年4月)合署办公,派出所警力和警务资源配置优化整合,现有民警19人,辅警25人。
“1921年,孙中山、马林、张太雷等革命志士曾在王城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这里是桂林也是广西的荣耀,是中共广西地方党史的辉煌开篇……”在王城景区国学堂一侧的“红色记忆”展板前,5名在白龙派出所随岗实习的新警正在社区民警唐维的带领下参观桂林市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接受党性教育洗礼。唐维是一名有着20余年警龄的女民警,2022年调到白龙派出所接棒前任社区民警成为靖江王城的守护者,并肩负起另一项“重任”——担任派出所的“红色讲解员”,引领民辅警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近年来,白龙派出所全面深化“枫桥经验”、传承“雷锋”精神,坚持用“革命红+藏青蓝”双色育警,以党建带队建,创建“红枫领航 守护平安”党建品牌,将红色基因全方位融入队伍建设、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多种警务活动,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党建+机制+专业+大数据”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白龙路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铸牢忠诚警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肯定。”白龙派出所教导员朱海山介绍,该所2019年获评公安部首批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誉称号。
发扬革命精神 平安底色更亮
白龙派出所地处桂林市中心地区,东傍漓江中心段、南至象鼻山景区、西临繁华十字街、北至独秀峰和王城景区。辖区总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片区有5大商圈,52家内部单位和重点单位,3个5A级景区,全年举办各类活动、大型赛事200余场次,是桂林市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
作为中心城区的守护者,白龙派出所自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民警坚持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辈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以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全力以赴守护辖区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认可度、安全感、满意度。
1997年10月辖区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案,造成1人死亡,犯罪嫌疑人于案发后潜逃。受制于当时有限的条件,该案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20余年来,虽然白龙派出所负责同志换了一任又一任,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老民警变更岗位,新民警继续跟上,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该案的侦破,每年都会对“97.10.10案件”进行专门研判,对各种关系、线索进行精心梳理,不放弃,不松劲,经过万千个日子的苦苦追寻,终于在2020年7月成功告破了该起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纵使追凶路漫漫,但白龙民警锲而不舍,不胜不归。这是根植在每一个白龙民警骨子里的信念。
近年来,白龙派出所不断发扬创新精神,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坚持小案不小看,以现行案件侦破、警情日研判为抓手,在分局“1+6+N”(即:一个“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六个情报研判、侦查、执法监督、治安防控、大数据赋能、反诈中心,N个按照实战需求运行的合成作战专班)情指行一体化实战体系框架下,深化“一室两队”改革,探索犯罪打击新方式、平安维护新机制,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提档升级。
“没想到你们出警速度快,破案更快!”手机店老板拿着失而复得的三部手机激动地说。
2024年4月17日,秀峰区文化大厦内一手机店老板报警称店里被盗三部手机。接警后,分局警情日研判实战平台,秒级响应,立即召集警种专班启动研判会商,并向东西巷警务网格党群服务站下达指令,就近快速出警。正在附近巡逻的服务站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仔细勘察摸排走访,联动战区队迅速出击,于案发后2小时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小案件连着大民心,只要心里装着百姓,每个案件都能办出精品、赢得民心。”白龙派出所所长张坤介绍说。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技防建设,一手抓治安巡逻,充分利用群防群治力量,密织社会治安防控网,全力维护辖区平安稳定。”白龙派出所副所长刘俊说。
为着力解决秀峰辖区“景区多、游客多、纠纷多”带来的治安管控挑战问题,白龙派出所新建841路联网摄像头进行24小时视频巡查,发挥2个警务站前沿作用,建立全维全息智慧警务平台,通过人流热力图和无人机全时空巡逻,构建起“站点联防+地空对接”的立体防控体系,重点监测活动现场人群密集、交通复杂等区域,一旦发现苗头隐患能够立即预警,为辖区治安防控提供强大信息化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辖区治安状况实现“三降两升”的良好态势:刑事警情、传统盗抢骗警情、打架斗殴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9.6%、20.5%、29.1%,刑事案件破案率、治安案件办结率同比分别上升9.55%、20.5%。
激活红色密码 社会治理增效
“干公安工作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解东社区民警唐卓琰刚入警时师傅传授给他的“红色密码”。
如今这个“红色密码”也在实时更新。白龙派出所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深耕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支撑,依托秀峰智慧立体精细化网格和“五级联动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党政牵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团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织密织强基层党组织网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组建起146名网格员和200余名专职安保人员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将警务触角延伸至社区“神经末梢”。
“走村串巷宣传反电诈知识,排查辖区安全隐患,做好防溺水工作……”一个上午的时间,秀峰区解东社区党员网格长李富林的工作台账已经记录得满满当当。从提供问题线索,到反映安全隐患,再到化解矛盾纠纷,李富林和白龙派出所社区民警紧密配合,通过网格微信群了解居民群众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一张网”体系。
这只是网格员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唐警官,状元廊前面两家旅拍店的员工吵起来了,劝都劝不住,你们赶快来!”5月初,辖区两家旅拍店因商业竞争发生冲突,正在巡逻的网格员方燕立即劝阻并电话联系社区民警唐卓琰到场处置。稳控现场后,唐卓琰与方燕联系街道办工作人员,协调文旅、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迅速到达现场联合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签署承诺规范经营合约,这场商业纠纷得以化解。
如何才能让群众具有更高的安全感、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信任感?这是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白龙派出所的必答题。
在护航群众幸福的路上,白龙派出所在新的时空维度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坚持“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的原则,紧抓“事前、事中、事后”三大环节,推出“定期会商+驻所调解+多部门流转”举措,形成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三维一体”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以耐心和公正的态度去解决每一名群众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全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0余起。2023年以来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牢记为民初心 群众满意提升
“人民好警察 百姓贴心人”“办案神速 为民解忧”“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尽显民警忠诚本色”“人民警察为人民 危急时刻伸援手”……
白龙派出所的荣誉室内,满墙红彤彤的锦旗格外“亮眼”。2024年以来,白龙派出所收到群众赠予的锦旗27面,平均每个月3面。
公安工作好不好,群众评价说了算。这些“锦旗红”背后,承载着一个个“暖心警事”,彰显了白龙派出所“警察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服务民生、勇于争先的责任,体现了一心一意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保驾护航的担当。
今年3月,南京游客薛先生特意委托酒店负责人,将一面写有“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白龙派出所民警李民的手中,以此表达他深深的谢意。
事情发生在今年3月28日。当天上午,南京游客薛先生结束桂林的旅途回到南京后,发现自己价值5万元的钻戒可能遗落在桂林的酒店中,于是报警向白龙派出所求助。接警后,民警李民立即赶到酒店了解情况,经过仔细调查,当天就成功帮助薛先生找回了遗落的钻戒。对于民警来说,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件小事,但对于薛先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感激地说:“感谢李警官和白龙派出所的民警们,他们的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桂林,但我会永远记住这里的好人好事。”
人民公安的根与魂深深扎根在红色的土壤中,扎根于服务人民群众中。学雷锋做好事,为群众办实事,是白龙派出所的优良传统。
曾在白龙派出所工作多年的老社区民警唐晓军1991年获自治区学雷锋标兵称号,被誉为“雷锋式的好民警”。1988年2月刚参加工作就担任白龙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唐晓军了解到江南巷8号有一位74岁的五保老人贺瑞淑,年老多病、无人照顾、生活困难。唐晓军工作之余常到贺家细心照料老人,包揽家务琐事四、五年,直至老人安详辞世。1991年3月唐晓军荣获自治区个人二等功,同时颁发了200元现金奖励。当时他了解到辖区中华路小学900多名少先队员没有队鼓,就用200元奖金买了两个队鼓赠送给中华路小学。学校师生非常感动,举行了隆重的赠送队鼓仪式,并聘请他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即便唐晓军早已调离白龙派出所,但他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精神如火种般在此地绵延不绝,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让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时代里不断焕发光彩。
调处矛盾纠纷、救援受伤人员、登门办理证件、护送迷路老人、宣传法律法规……这些都是基层派出所的日常。群众利益无小事,服务群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今年以来,白龙派出所民辅警帮助群众解决个人实际困难260个、企业问题24个,对群众以真心换真情,让警民“连心桥”架得实、行得顺。
夜幕下的白龙辖区,繁华与宁静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百余年前,桂林的革命先辈在理想与信仰之间,在民族大义与反帝反封建的前沿,斗争牺牲;百余年后,白龙派出所民警辅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厚植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初心如磐、忠诚奉献,深情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