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东北地区低空急流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学术   2024-10-13 08:44   北京  

Citation

Shu, H. L., F. Zhang, Y. Du, Y. Wang, H. C. Guo, Z. Song, and Q. H. Zhang, 2024: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low‐level jet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dv. Atmos. Sci., https://doi.org/10.1007/s00376-024-3209- 8.

Download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article/doi/10.1007/s00376-024-3209-8


编辑推荐

中国东北地区低空急流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精彩看点

利用1957-2021年长时期的再分析资料,中山大学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的研究揭示了低空急流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时空分布及季节差异性特征。通过热动力诊断分析,解释了冷、暖季低空急流的形成机理异同。在经典惯性震荡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结果强调了东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环流相互作用对低空急流形成的重要性


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东北暖季和冷季低空急流的时空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水平方向上,暖季低空急流在中国东北中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发生频率较高,超过12%(图1a红色框);冷季低空急流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位于大兴安岭背风侧的一条带状区域内,超过28%(图1b蓝色框)。在垂直方向上,暖季低空急流集中出现在925 hPa高度附近,以西南风为主导;冷季低空急流则主要发生于875 hPa高度层附近,且以西北风为主导方向。针对低空急流发生频次日变化的分析表明,暖季低空急流在午夜前后存在一个单峰;冷季低空急流则呈现出双峰分布的特征,主峰出现在午夜前,次峰则出现在早晨。


图1 东北地区(a)暖季和(b)冷季低空急流水平频率分布(%,阴影)。深棕色等高线代表地形高度(m,间隔:250m)。红色和蓝色框表示两个低空急流高频区域。


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

通过中小尺度动量分析,揭示了冷暖季低空急流时空分布差异性背后的热动力机制(图2):冷暖季低空急流的日变化均由山谷热力循环环流及惯性振荡驱动,但受背景环流的季节差异及震荡的不同起始时刻影响,冷季低空急流风力更强且主峰值更早


冷季早晨的低空急流次峰值则是由低层大气与复杂地形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图2b)。在夜间,三面环山的东北平原地区存在一个弱低压,在该低压影响下,大兴安岭东缘出现弱东南风,该东南风与夜间下坡风汇合,在地形调制下加强北风分量,形成冷季急流次峰值。


图2 (a)暖季和(b)冷季期间东北地区低空急流形成的主要过程示意图(红橙色箭头)。黑色箭头表示夜间的山谷环流;红色箭头表示背景风(Vb);蓝色箭头表示非地转风(Va);(b)中的白色箭头表示由山谷低压引起的南向风异常。


该研究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低空急流动力学 (42122033, 负责人:杜宇)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梅雨锋环流背景下镶嵌型对流触发的机制研究(42205005,负责人:张帆)支持。


作者介绍



杜宇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中小尺度气象与动力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高水平SCI刊物上发表近5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近40篇。现担任AAS编委和JAS和MWR副编委、AOGS大气秘书、WWRP和IAMAS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荣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广东省气象科技杰出青年奖和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张帆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小尺度气象学,在JGR、AAS等国际高水平SCI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际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协调办公室工作。


                大气科学进展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科学前沿|行业热点|学科动态

新浪微博|投稿技术|科研工具


《大气科学进展(英)》(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简称AAS)——中国大气科学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英文期刊之一,1984年创刊,1999年被SCI收录。最新影响因子6.5,JCR分区表一区(9/110)


AAS主要发表大气和海洋科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刊登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探测、气象学、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气象学等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国际最新创造性论文和研究进展的综合评述。AAS积极扩展栏目,除学术论文外,还设有数据描述文章、会议报告(特邀)、学科亮点(News&Views)(特邀)、展望(Perspectives)(特邀)及有关大气科学领域研究进展的讨论等。


AAS由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由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是国际IAMAS的合作期刊。来自9个国家、36个专业科研机构的60多位优秀责编全程监督审稿过程。


更多信息,欢迎登录AAS官方网站了解:

http://www.iapjournals.ac.cn/aas

大气科学进展AAS
《大气科学进展》(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84年创刊,已被SCI收录,最新SCI影响因子为6.5(一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