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⑫丨隆林公安:三张老照片里的苗乡警民往事

政务   2025-01-08 12:40   广西  






编者按:百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代代百色公安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百色起义精神,为守护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接续奋进。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从今日起,“百色警事”微信公众号开设“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百色公安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大力提升公安工作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

《右江日报》2025年1月2日刊登

德峨镇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属云贵高原余脉,境内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该镇总人口的84.5%。因保留和传承独具韵味的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以及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礼仪,隆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一直以来,德峨镇各民族群众之间相依相伴、和睦共处,在苍翠的大山深处共同奏唱民族团结的美妙乐章。作为民族团结的坚定守护者,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德峨派出所自1982年正式建所以来,始终担当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群众的重任,民辅警被当地苗族群众称为好“古迪”(苗语,意为兄弟)。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档案室,珍藏着3张德峨派出所的老照片。时间在照片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民辅警与各族群众携手走过的岁月记忆,却永远深刻而鲜活。


第一张照片:32年前的公开服务承诺


1998年,德峨派出所的公开服务栏。资料图


1992年,德峨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相继推出了分工制、公开办事制、勤务制度等。这些制度经过认真誊写,连同派出所领导、民警的照片和信息,一起张贴在派出所的公告栏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32年前的老照片上,还依稀能够辨读出当年派出所对群众的公开承诺:


“同志:您好!欢迎您来我所办事,我所将竭诚为您服务。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您来报案,请找值班民警或其他民警,他们会热情接待您。”


“二、您来办户口、居民身份证,或有关户口证明及查阅档案,请找内勤民警,他会热情接待为您服务。”


“您来我所办事,请找警区办公室值班人员。如果他们不在,可向所领导反映。也可把需要办的事情留言到警民信箱。”


……


工整的字迹,朴实真挚的语言,隔着几十年的时空,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这些承诺也从来不是空话、套话,德峨派出所一直用实际行动在向各族群众兑现。


1999年的一天,王阿姨从贵州千里迢迢赶到德峨派出所求助,希望民警能解决她的户口问题。经了解,原来王阿姨原籍隆林德峨,年轻时外嫁贵州。由于多年来没有与娘家人联系,导致其家人在更换户口簿时认为她在贵州已有户口,没有帮她一起办理,使其成为“黑户”。没有户口办理不了医保和社保,给她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此,德峨派出所高度重视,户籍民警多次前往王阿姨娘家村组走访村干部和邻居,制作调查笔录,为其申报了户口补录手续。半年后,当派出所民警把崭新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同时交到王阿姨手中时,她激动不已,连连感谢。


从前,户籍管理工作全靠手工登记,户口簿的制作由户籍民警手写。如今,户籍管理工作持续升级换代,特别是综合窗口“一窗通办”的设立,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张32年前的公开服务承诺,一直是德峨派出所民辅警心中衡量工作是否到位的一把标尺。


第二张照片:帮群众找回3头丢失的黄牛


1998年,德峨派出所民警为群众找回3头被盗黄牛。资料图


1998年,在德峨镇岩头村岩头屯,民警将出警途中拦下的3头被盗黄牛送回主人身边,苗族群众杨大哥激动地握住民警的手连连道谢:“太感谢你们了,我的全部家产都在这里了,如果找不回来我不懂要怎么办才好!”当时,杨大哥喜笑颜开牵牛而归的画面被民警拍下,保存了下来。


20世纪90年代,牛、马是少数民族同胞最贵重的财产,偷牛盗马的案件经常发生。据曾在德峨派出所工作的老民警杨春年回忆,那时由于交通不便,他们办案时常常要走上几十公里山路帮村民把丢失的牛、马找回来。由于派出所条件艰苦,有时还需要向村民借用单车、三轮车等作为代步工具。


时间来到1998年,一天,杨春年和同事借用村民的三轮车到德峨镇下家湾办案,行驶到德峨镇往蛇场乡路段时,发现两名男子拉着3头牛,手臂夹着一个包包,十分可疑。于是杨春年上前询问两名男子,其中一男子热情地回答:“哎,杨民警,好久不见,你不认识我了吗?”寒暄几句后杨春年一行便继续赶路。


走了几公里后,杨春年越想越不对劲。“我发现自己并不认识这两名男子,而且他们背的包异常鼓起,确实是不太正常。”杨春年便立即掉头追赶可疑男子。当他再次追上两名男子时,发现他们无法驯服3头牛,神色慌张。杨春年一把拉住男子的背包,发现包里有两把短沙枪。证据确凿,两名男子只能承认3头牛是偷来的。他们感慨地说:“遇到杨民警,我们认栽了。”之后,就有了开头民警把被盗黄牛还给主人的一幕。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治安环境的改善,偷牛盗马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如今,牛马等牲畜依旧是群众最珍视的家庭财产之一,在山间、田野里跑丢、走失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只要是群众报警求助,翻山越岭、通宵达旦我们都会帮忙找回来。”德峨派出所所长胡宁说,“如果公安民警都不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还能相信谁呢?”


第三张照片:“火把节”中闪耀“橄榄绿”

2000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民警在德峨镇跳坡节活动现场执勤。 资料图


时间来到2000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火把节”,该县公安局抽调机关警力下沉到德峨镇与辖区派出所一同开展安保工作,留下了一张身着“橄榄绿”的珍贵合影。


为了保障德峨镇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活动的顺利开展,2000年起,每一年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等重大节庆期间,该县公安局均提前部署,集中优势警力投入活动的安保工作,确保节庆秩序有条不紊。



202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特警在德峨镇“跳坡节”现场执勤。资料图


2024年7月27日,在隆林县城举办的彝族“火把节”篝火晚会上,人群中一名女孩突然脸色苍白倒在地上,意识模糊。现场执勤民警闻讯,迅速抱起女孩向急救车飞奔而去,由交警执勤车辆一路开道,用最短的时间将女孩送至医院。因救助及时,女孩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在欢乐的节庆活动中,公安民警的守护如影随形。据统计,2024年该县公安局在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活动安保工作中共有效处置群众求助53起,其中救助困难群众、找回走失人员共14人。


全市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示范单位、百色市公安局乡镇派出所交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满满的荣誉,都是历年来德峨派出所维护民族团结、守护苗乡安宁的见证。


近年来,德峨派出所不断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成立德峨镇“两所一中心”试点办公室,着力打造本土化、专业化的纠纷调解队伍。德峨镇“两所一中心”试点办公室的专职调解员、苗族辅警杨成发就是其中的一员。


杨成发是德峨镇本地人。入警近10年来,他充分发挥熟悉当地人情、社情和地情的特点,用法用情办好群众“心头事”,被同事和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发哥”。


2024年3月10日,杨成发在开展走访中发现,德峨镇八科村塘石下坝居民杨某与罗某因家庭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罗某还曾多次到法院起诉离婚。经调查,杨成发了解到,杨某与罗某已结婚20年,感情基础很深,多数争执只是因家庭琐事引起。于是,杨成发多次到两人家中当起了“和事佬”,从感情、家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思想工作,缓和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劝导他们平心静气地把问题摆出来共同商量解决。经过10天的不懈努力,这场夫妻之间的矛盾风波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多年来,“发哥”共成功调解经济、情感、邻里等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75%以上。


自德峨镇“两所一中心”试点办公室成立以来,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99起,群众身边的问题在这里得到了有效解决,对提升辖区“安全指数”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辖区刑事立案数实现同比下降78%,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9%。


德峨镇警民携手同行的故事,也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与公安主责主业同谋划、同奋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在该县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立足本职工作,维护和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2024年,该县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46.62%,其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1.5%;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破案率达84.81%。投入1.4万余人次开展“百警进百村”行动,化解矛盾纠纷997起,化解率达97.75%,全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 审核:赵紫余

| 初审:黄露婵

| 通讯员:黄露婵 勾仕颍

| 编辑:桑  茹

| 来源:右江日报






百色警事
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树立百色公安“亲民、爱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展示新时期百色公安民警良好形象,全方位拓展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和谐互动的交流层面,打造百色公安宣传新媒体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