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之际
病毒们也开始活跃起来
9-11月
是手足口病的秋季高峰期
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
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
今天,深圳市红十字会带大家了解
手足口病相关知识
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童传染病。我国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并发症。
粪-口传播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病毒随粪便排出可达3~5周,期间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食物、水源、生活物品等均可引起感染;还可通过接触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等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一般以 5岁以下儿童为主。免疫力低下,如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家长应更加警惕被传染。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和秋季节较为多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散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发热
多数患儿发病初期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不典型者仅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
二、皮疹
一般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多见。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维持正常体温
体温不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超过38.5℃者,应遵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治疗。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密切监测体温,预防惊厥发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病情观察
手足口病重型发展迅速,若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烦躁不安、嗜睡、肢体抖动、呼吸及心率增快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务人员,配合相应治疗。
三、饮食及口腔护理
进食温凉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牛奶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生食。进食前后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有口腔溃疡的患儿可涂碘甘油或康复新液消炎止痛。鼓励孩子多喝水,防止脱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皮肤护理
着宽松棉质衣物,剪短指甲防止抓挠疱疹,防止继发感染。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皮肤。疱疹破溃者需按时消毒或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臀部有皮疹的患儿,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五、消毒隔离
室内每日通风2次,保持空气新鲜。饭前便后勤洗手。餐具煮沸消毒;玩具、生活用具采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清洗干净;床上用品每日在阳光下曝晒消毒。粪便及排泄物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在病愈前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防传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生活护理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
一、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二、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清洗双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必要时佩戴口罩,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接种疫苗EV-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疾病流行期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75%酒精对肠道病毒无效。
六、让孩子也要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在公共场所感染。
来源:中国疾控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急救知识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