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留学BFA》专栏,这里将为您呈现真实而感人的留学故事。我们邀请北京电影学院的留学生们亲笔书写,分享他们在这座艺术殿堂中的成长经历、学术心得以及跨文化交流的点滴。
OERLEMANS STEFANUS WERTHER YDUS
史泰夫
Netherlands 2023 Performing Arts major master degree student
荷兰
2023级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
我对中国电影的认识,是从小时候接触到的功夫片开始的,当时对于李小龙、成龙等主演的功夫电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对武术的热爱是我来到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功夫电影不仅展现武打动作的精彩,也深深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哲学思想。
事实上,我的表演生涯起源于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2016年底,我搭顺风车跨域欧亚大陆来到中国。刚来中国的时候,首先需要面对学习中文的难题。虽然我已经掌握了几种欧洲语言,包括荷兰语、英语、法语和德语,但是中文的学习还是颇为复杂。当时,除了日常尽可能多的和人交流之外,我会看很多电影学习中文。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会模仿电影人物的台词,还喜欢模仿演员的表情和语气。我发现,通过表演来学习语言是一种极为直接的方式,因为这不仅使我能够存储大量的句子,而且还能理解它们的具体含义。我深信,语言学习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不断地使用它。因此,我开始多说、多背,通过表演来练习汉语。我从最初几乎不会说中文,到很快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表演的热情和兴趣。于是,我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影视表演,之后又考上表演专业研究生深入学习和实践。
我曾经去过42个国家,每一次旅行都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并迅速适应和学习新的语言。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视野,也为我在表演中塑造各种角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目前,我已经有幸参与拍摄了20多部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电影的多样性,还让我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黄建新导演的电影《1921》中,我扮演了一位荷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这个角色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在《长津湖》中,我的武术背景让我能够扮演一个武行角色,参与到电影的动作场面中。而在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寄居者》中,我饰演的是男一号杰克布,讲述二战背景下个人的成长转变,有英雄主义色彩。
作为一个来自荷兰的表演专业研究生,我对中国和荷兰电影的区别有一些看法。首先,荷兰电影往往更加浪漫和具有实验性,注重探索个人故事和人性问题,通常更注重艺术性和独立性;中国电影可能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历史题材和社会现实,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意识。另外,在拍摄风格上,荷兰电影可能更倾向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追求真实感和自然流畅的表现方式;而中国电影则可能更注重叙事的整体性和传统美学,有时会运用更多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来表达主题。这种差异让我对电影有了更全面的理解——电影不仅是娱乐的手段,更是表达文化和情感的方式。在学习表演专业的过程中,我也会尝试融合中国和荷兰电影的不同风格和文化元素,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扩展视野。
我的梦想是拍一部自己的功夫电影。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已经写完了一部融合中国武术元素的动作片剧本,打算近期筹拍。同时,我也在拍摄短视频,目前已经收获二十万粉丝了。我享受这种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它激发了我无限的创造力和热情。我坚信,“如果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捍卫它”!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成功!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在中荷两国之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全球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文化和艺术的全球对话。这不仅是我职业发展的路径,也是一种文化使命,使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CIE
--北京电影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撰文:OERLEMANS STEFANUS WERTHER YDUS史泰夫
美编:孙雪盈
校对:CHM
审核:TH,CXY
责编:X X
主管: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