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能力作风建设47】中国财经报丨“种”下希望 “种”出未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支持种业发展纪实

政务   2024-11-22 20:09   黑龙江  



中国财经报


近日,中国财经报刊发我区典型经验做法《“种”下希望 “种”出未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支持种业发展纪实》。



全文如下:


“种”下希望 “种”出未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支持种业发展纪实

     

深秋的黑龙江寒意渐浓,然而在佳木斯市郊区广袤的黑土地上,却是一派火热的丰收场景。联合收割机轰鸣着在金色的稻浪中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经过一系列精密处理,最终化作饱满的谷粒,堆积如山。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喜悦的笑容,将一辆辆满载的农用车在田边排成了长龙,将这份沉甸甸的“喜悦”运往晒场或仓库。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收获”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口粮,而是会精选成水稻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关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黑龙江考察调研,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近年来,佳木斯市郊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种业做优做强,让良种成为农业发展源源不断的“芯”动能。

传承创新 种业高地崛起

“郊区发展种业,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见面,佳木斯市郊区区长董秋实便直入正题。他告诉记者,郊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拥有广阔且平坦连片的耕地,土地肥沃,以优质黑土和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水源丰富,气候适宜,自然优势使当地农作物生长条件优越,为种业的孕育提供了天然温床。

郊区发展种业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佳木斯市郊区人大主任史焕来说,由于当地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在不断的种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经验,对于不同品种的特性、适应环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后续种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从上世纪末开始,佳木斯郊区逐渐吸引了一些科研机构的关注和入驻,这为郊区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和科研力量。“如省农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在郊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些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郊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会斌介绍,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逐渐在当地得到推广种植,这也让郊区成为周边地区种子的集散地。

21世纪初至今,郊区种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些种子企业开始在佳木斯郊区涌现,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也不断加强,共同进行种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陈会斌说,目前拥有了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具备了较强的种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种子企业入驻佳木斯郊区,逐渐形成了种业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进了种业的发展,提高了种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了“育繁推”一体化与“产加销”协同化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郊区共有5家种子繁制企业承担着省水稻联合体试验、第三积温带水稻品比试验、区域性试验及生产试验等课题,2023年和2024年成功举办了全省水稻品种跟踪评价现场观摩会。全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0%,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面积达到60%,能有效提升稻米品质。此外,郊区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全区水稻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70余家,发展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组织35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基地”闭环产业链条,重点打造了江北莲望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带和莲江口农场种业特色小镇,带动农民增收超过600万元。

“目前,郊区水稻常年制种面积超过6万亩,繁制种产量在3万吨左右。全区现有种子生产经营企业31家,种子经销门店51家,其中规模以上水稻种子生产经营企业5家。拥有稳定品种试验基地面积4000余亩,先后选育审定新品种149个。年销售水稻种子12万吨左右,占全省水稻用种量的40%以上,此外郊区还供应内蒙古、吉林等周边省水稻用种。”董秋实告诉记者,除了水稻种业外,佳木斯郊区还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如蔓越莓、五味子、紫苏等。这些特色种植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还提高了耕作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如抚远蔓越莓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进行空间搭载试验,成功实现了蔓越莓的太空育种。这种创新求变的做法为佳木斯郊区的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平凡种子到非凡农业

走进黑龙江普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展厅,能感受到浓浓的农业科技氛围。展厅的墙面挂满了普田种业的发展历程、荣誉资质以及科研成果的图片,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实力一目了然。在中央展示区,摆放着公司自主研发的各类农作物种子,如水稻、大豆、玉米等,这些种子都是经过精心选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点的优质品种。

“我们的‘沃豆5号’在去年黑龙江省种子协会组织的测产中亩产达到创纪录的300.7公斤!”普田种业总经理王海涛在向记者介绍时难掩“骄傲”。王海涛介绍说,普田种业重视科技创新,目前,已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研发经费,深耕作物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目前已收集种质资源4.4万份,组配和测试优质后代材料1万多份,培育新品种20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3项。特别是“沃豆5号”“S2029”“普育2121”等大豆、水稻品种,其优异品质受到广泛好评,“沃豆5号”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展现出成为主栽品种的潜力。

在黑龙江省莲江口种子有限公司,其自有品牌“龙盾”的销量同样让公司董事长全广军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一直承担黑龙江省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跟踪评价试验、黑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联合体试验等项目。旗下龙盾1614在2022年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年销售量突破2000万斤。公司为适应市场需求,还培育出适于直播的新品种“莲育131”“莲育132”,以植株矮、芽势强、上粮快、千粒重高、丰产性好等优点深受水稻种植者喜欢,订单遍及全国各地。

莲江口农场六分场职工刘向阳种植的,正是普田种业的水稻品种。记者赶到他的田头时,他正驾驶着自家的小型收割机在田里忙活着。“照比以前一亩地能多打100来斤粮,而且不得病、品质还好,作种子一斤能高卖1毛钱,合起来一垧地能多卖4000多块钱。”谈及收成,刘向阳高兴地说。

“发展种业,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佳木斯郊区副区长姜强告诉记者,郊区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合作社+基地”闭环产业链条,以普田种业为例,公司年繁育种子60000吨,以高于市场价0.1—0.2元/斤的价格订单回收,每年为1000余名繁育户直接增收12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2023年,企业通过订单回购,推动基地2.8万农户增收1亿元。

随着种业发展链条的延展,农民种粮致富创新做法也不断涌现。

天色将晚,佳木斯厚德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冰才匆匆赶回自家的销售门店。“抱歉抱歉,今天下乡讲课去了,所以回来晚了。”一进门,韩冰便向记者解释道,由于公司今年成为了郊区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供应商,所以要常常下乡直接为村民服务。“什么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面对记者的疑问,韩冰告诉记者,这是郊区供销合作社结合郊区实际搭建起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供销社+社有企业+农服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变一家一户式生产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促进农业降本增效。“简单来说,就是买得好,卖得贵,种得好,用得对。”韩冰说,厚德种业通过组建家庭农场的模式,把小农户变为大农户,小地块种植变为大地块规模化种植,由公司为其提供选种、用肥等技术服务,同时对接金融、保险等机构,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链条服务,从7月份开始累计已服务50个自然村,12万亩土地。普田种业行政总经理屈洪艳告诉记者,普田种业年服务企业、合作社、新型主体、农场和农户10万个以上,直接带动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产业增值10亿元以上。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佳木斯市郊区寒地水稻产业园项目。”采访当天回程路上,姜强指着路边一处工地告诉记者,园区建设以“一心三园”为主,包括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种子加工物流园、新品种科技创新展示园和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预估1.5亿元,利用水稻制种大县项目资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共同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种业园区可实现年审定优质品种10个,带动全区年审定品种30个,加工能力增加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服务全省10万名农户,推动郊区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带动2000个农户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财”“政”扬帆 种业远航

在佳木斯市郊区区委书记郝旺的办公桌上,摆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1—202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水稻制种大县实施方案(2024)》等厚厚一摞文件。郝旺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到佳木斯考察时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种子是关键。“郊区深刻认识到种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对种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使命感,将种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加大对种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为种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郝旺说。

“国家投资了,企业才更敢于投资、敢于建设、敢于加速迭代、敢于追求高质量发展。”屈洪艳告诉记者,中央和省财政政策、资金、项目,通过科技线和农业线双向下达到企业,实际上是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引和匡正。加之市、区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使民营种业发展规划更科学、思路更清晰,避免了走弯路、走错路,减少了试错成本,节约了资源成本。

“比如种业科研创新,这是投资大、见效慢甚至不一定见效的事。民营种业科研创新主要困难集中在资金和人才两个方面。”屈洪艳说,但由于有中央、省财政资金的奖补、投入和税收减免政策支持,民营种业企业才敢于连续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普田种业从3年前的年度科研经费不足40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200万元,再到2024年1600万元的预算,实际增长了4倍。如再加上国家制种大县项目资金的投入,用于科研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经费投入(含企业自筹)更是高达4538万元;购买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近200台(套)。同时,构建起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并汇聚省内外顶尖的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组成46人的精英团队。

“近年来,企业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高新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企业所得税由25%降至15%,加上农业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近3年累计减税1500万元以上。”屈洪艳告诉记者,企业还获得全国制种大县项目资金、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中央财政资金、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金等中央、省财政各类支持资金约13351.61万元。此外,企业还获得佳木斯市郊区建设项目土地出让优惠近500万元。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的帮扶下,短短3年时间,普田种业集团这家民营种业经营规模效益就提高了2倍。企业占地从8万平方米扩大到2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扩大到12万平方米,现拥有普田农科院,配套建成生物育种中心、检测中心、种质资源库、种子加工物流园2个、科技成果展示园2个。并购和投资多家企业及研发机构,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研发与营销网络。目前,在全国建有5个研发中心,10个试验站,218个测试点,500多家经销网点。

佳木斯市郊区财政局局长姜军介绍,近两年,郊区先后统筹投入各类资金5.27亿元支持种业和农业发展,实施田间基础设施、节水灌溉、物联网建设等工程,项目区水稻平均单产较常规地块高出8%以上。先后建设水稻集中育秧小区11个,育秧面积315万平方米;全区现有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水稻种植合作社200余家,水稻生产实现了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育秧、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管理。姜强表示,为持续推动繁种基地产业化发展,郊区围绕加速打造以食品加工、农机“智”造、现代物贸、乡村文旅4大主导产业和大豆、肉类加工、功能性食品加工、生物育种、软装家居、亚麻纺织、数字安全、卫星技术应用8大产业链条为核心的“四梁八柱”特色产业生态,重点打造生物育种产业,制定了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大了对种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一粒入土,万粒归仓。夕阳西下,沉甸甸的稻穗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佳木斯郊区这片黑土地,正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希望、汗水与收获的故事。

稿件来源:中国财经报

一审:车静茹

二审:马丽萍

三审:于欣欣

佳木斯郊区组工
郊区党建的“微门户”,服务基层的“微窗口”,互动交流的“微平台”,宣传教育的“微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