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所学院升格“大学”,新校名公布,只是名字有点长

文摘   2024-11-18 08:12   福建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从一所学院到一所大学:我眼中的高校更名潮


作为一名从教三十余载的高校教师,我见证了国内高等教育的跌宕起伏。最近,重庆科技学院更名为重庆科技大学的消息引发热议,让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求学与任教经历,也对当下的高校更名潮有了更深的思考。


那天晚上,我在朋友圈刷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众多校友连夜赶到重庆科技学院的校门口,争相与即将“退休”的校名合影。


从学院到大学,短短几个字的变化,却牵动着几代学子的心。


这一幕让我想起20年前,当两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重庆科技学院时的情形。


彼时的重庆科技学院,还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而今天,它已经完成了向“大学”的蜕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大学”二字的份量。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更名,更是一所高校发展历程的缩影。


回顾重庆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由两所专科学校合并,到如今跻身重庆高校的佼佼者之列,这背后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与汗水。



有趣的是,就在重庆科技大学更名消息甫一公布,另一所位于重庆的高校——重庆三峡学院也传出了更名的消息。


据悉,该校拟更名为重庆三峡科技大学。


作为一所始建于1956年的学府,重庆三峡学院的发展轨迹同样令人瞩目。


从最初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到如今拥有61个本科专业,27个国家级、省部级特色专业的综合性院校,这所学校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我不得不说,高校更名并非简单的“换壳”。


表面上看,“大学”较之“学院”更显高大上,但实质性的改变才是关键。


我注意到,重庆三峡学院在更名之前,已经在学科建设上做了充分准备: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这些都是实力的体现。



记得一位老同事曾经说过:“高校更名就像给孩子改名,新名字听着确实更好听了,但关键是这个孩子能不能担得起这个名字。”这话虽然朴实,却道出了高校更名的本质。


高校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形”而轻视“质”,更名后的重庆科技大学和即将更名的重庆三峡科技大学,都需要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发力。



从教多年,我深知一所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高校更名为“大学”后,确实更容易获得各类教育资源,这也是许多学院争相更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名字的提升,社会对学校的期待也会随之提高。


如何平衡各方期待,如何在保持办学特色的同时推动学校更好发展,这些都是新晋“大学”需要面对的课题。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重庆三峡学院在更名过程中对校名的慎重考虑。


为避免与湖北的三峡大学产生混淆,学校选择在名称中加入“科技”二字。


这种深思熟虑的态度值得肯定,因为校名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识。


作为一名见证者,我认为高校更名潮折射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几个特点:首先是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大学”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殿堂;其次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仍存在不平衡,“大学”与“学院”在获取资源方面确实存在差异;最后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在提升,这也倒逼高校不断改革创新。



回想起那些连夜拍照的校友们,我突然明白了他们的心情。对母校的深情,不仅仅是对一个名字的留恋,更是对青春岁月的告别。而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大学”的招牌或许会给他们带来更多期待和憧憬。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重庆科技大学还是即将更名的重庆三峡科技大学,更名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大学”的名号下,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才是高校存在的根本意义。



在结束这篇文章时,我想对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更名的高校说:名字的改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愿每一所高校都能在新的名字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这些新晋“大学”更多理解和支持,让它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实现质的飞跃。



教育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期待你的

收藏

在看

点赞


让借口变成煎熬
此号记录自己过往的点滴,愿岁月静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