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宁夏师范大学始建于1975年。四十九载创业,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从专科到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初心如一,使命荣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观照现实,激励后学,从校史中汲取奋勇前行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母校记忆》。
我与固原师专的文学情缘
冯雄
在“宁夏师范学院”即将更名为“宁夏师范大学”前夕,我们1984届中文系部分同学毕业四十年倾情相聚,重返母校,共忆火热青春岁月,畅叙师友同窗情谊,见证母校发展壮大。非常感谢母校特别是师大文学院为这次返校所做的暖心接待。在这里要感恩母校给了我们一份相对体面的、稳定的工作,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在回馈社会中得以升华;也很有幸在40年前遇到了一批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遇到了45名朝夕相处三年的同学,我们共同度过了特别有意义的青春岁月;更要感谢母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专业的治学精神,使我在这所学校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实现了我的小小梦想,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别样的精彩!
在中国作家协会
向文学院赠送诗集《诗意大地》《满目山河》
1981年,我考上了固原师专。为了不被录取到英语系,我在面试的时候,故意读错英文字母,拒绝读英语单词,从而顺利地录进了固原师专中文系,从此开始了我与固原师专的文学情缘。此前我对所谓的文学,其实是一概不知的,就是喜欢看小说。因为客观条件所限,以前阅读的文学作品不多,进入师专以后,才见到了真正的图书馆,接触到了大量的文学书籍。特别是82年学校迁入固原县城以后,记得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很大,里面的藏书和报刊比较多,我一有时间就跑图书馆,跑阅览室。
在固原师专求学
与同学合影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界出现了很多流派。当时我被以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派所吸引,阅读了他们大量的作品,也开始模仿写一点小诗,当时班里有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如晁广斌、柳长春、苏海科、李建民、田进龙、陈冬宁等,我们几个发起并向学校申请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刻板油印文学社的小报《小草》,后来我有一首小诗刊印在《小草》报上,我因此激动了很长时间,对文学的兴趣增加不少。
文学社讲座
其实当时师专中文系的文学氛围极好,文学元素颇多。有几个在全区很有影响的作家,丁文庆先生是著名诗人,我们的文学理论老师慕岳先生是著名评论家,华世鑫老师是当时固原地区文联副主席、主办文学刊物《六盘山文艺》,我们的班主任袁伯诚老师更是一个不折不扣、出口成章的即兴诗人。在我们的代课老师中,华世鑫老师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独到见解,杨子仪老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法解读,国玉经老师对现代汉语的规范讲解,南炬荣老师对明清小说的幽默演绎,邓庆生老师对外国文学的详细介绍,当时风华正茂的钟正平老师、王学亮老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精辟见解和分析,都对我后来的文学写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我今天能取得一点点小小的成绩,当归功于朝夕相处、不断给我鼓励的同学们,归功于一批才华横溢、传道授业的恩师们,也归功于当时的固原师专和师专中文系创造的浓厚的文学氛围!
海原籍作家(由左至:右彦妮、冯雄、马卫民、石舒清)
说到这里,我想引用我的好友、著名作家石舒清的一段话:“学校有一帮喜欢文学的人,还办了一份油印刊物《山城》,我想着要在《山城》上露一手才好。”“校团委书记是钟正平老师,贾平凹在他的一本散文集里还提及钟老师,钟老师以团委名义,在全校搞了一次文学征文,我获了个二等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半夜里我都躲在教室里写东西了,什么都写,连诗也敢写。”他还说“一直觉得我好像是中文系安插在英语系的一个卧底,我的心总是向着中文系的,刚考入师专时,我到中文系去申请说,我想调系,想到中文系,结果这事情也没弄成。”由此可见,当时的师专中文系在学生心目中,尤其是喜欢文学的学生心目中具有多么高的地位。
据我所知(不太准确,见谅),师专中文系产生了许多作家,除了前面提到的各位前辈老师外,后来的张光全老师,年轻一代的钟正平老师、武淑莲老师、马晓雁老师、倪万军老师等在宁夏文学界很有影响。中文系学生中如第一届的王曼西、张青、刘华,第二届的季栋梁,后来的马存贤、兰茂林、陈彭生、邢连平、白军胜、杨建虎、马占祥、马永珍、王治平、马天堂等等,由此引申而出的英语系的张安国老师、美术学院的虎西山老师、英语系毕业生石舒清、马卫民、化学系毕业生赵建银(梦也)等等,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成为享誉区内外的著名作家。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师专毕业生中,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有10余人,这在一个身处西北的师范院校里,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在全国同类同级别大学中也是很少见的。可见固原师专、固原师专中文系的文学基因是多么的强大!
与作家梦也(左一,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82届毕业生)虎西山(左二 ,原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与著名诗歌评论家沈奇先生合影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老师们的敬业风范和师专中文系的治学氛围仍然影响着我。从教40年,我站讲台38年,不敢说有多大贡献,最起码兢兢业业教书,踏踏实实做人,扎根一线教学,用一技之长培养学生。教课之余,创办学生文学社,给学生举办文学讲座,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精彩纷呈的文学典籍,濡染学生的心灵,传播真善美,努力在做一个像我们前辈老师们一样的人。我相信,我们这一批人做到了,可以说,我们无愧于固原师专,无愧于固原师专中文系!
应邀为固原师专中文系开展文学讲座
在乡下教书
而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固原师专中文系已经发展成为宁夏师范大学文学院了。单从名称的更改看,似乎和文学更有情缘了。四十多年来,中文系最初的《小草》已经成长为后来的《山城》文学社以及再后来的《北斗》文学社,无数文学爱好者在一大批勤勉朴实的老师们的带领下,传承着老一辈师专人特有的文化精神基因,用文字书写时代变迁,记录人生轨迹,用作品表达文学情怀,提升生命质量,总感觉是文学这一根线串起了中文系不断壮大的成长之路。但我们都知道,师大是培养像我们一样一辈子扎根教育的教师的,但我也相信,如果师大文学院能把文学作为学院的一张名片,细心打磨,苦心经营,一定会给未来的宁夏师范大学增加不少的文化底蕴,增添不少亮丽的文化色彩!我也相信,有老一辈拓荒者打下的坚实基础,有新一代传承者的勇毅前行,未来的师大和师大文学院一定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人物简介
冯雄,1984年毕业于宁夏固原师专中文系,宁夏海原县人,高级教师,自治区骨干教师。1984年至2004年在海原县教育系统工作20年,2004年调入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任教至今。业余爱好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理事、副会长。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在《人民文学》《十月》《诗刊》《诗歌报》《散文诗》《绿风》《雨花》《朔方》等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500首(篇),作品获自治区文学艺术作品评奖二、三等奖,电视小品《孙三赶集》获自治区一等奖,电视剧《远山》获自治区三等奖,作品《秋颂》获全国散文诗大赛校园诗星奖,作品《青草谣》入选《2000年全国诗歌年选》,另有诗歌、散文多次获奖。出版诗集《诗意大地》《满目山河》。
审 核 | 杨改红
责 编 | 夏文彬
编 辑 | 吴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