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心语 ③|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参天大树

文摘   2024-11-25 22:42   北京  

2800多年前,中华先民利用铜锡合金铸造出圆形凹面镜“阳燧”,这枚出土于春秋早期虢国太子墓、直径仅约7厘米的文物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照日取火工具。现在,这枚青铜阳燧正展陈于《家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的序厅,与现代数字技术一同开启展览。闪耀不息的中华文明之光,点燃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火炬。

《家园——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三亚市人民政府承办,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于海南三亚展出。展览用700余件文物、800余件文献和图像,向观众呈现了由古至今、涵盖56个民族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从“孕育·起源”到“传承·发展”,从“交织·汇聚”到“时代·未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犹如一颗种子根植中华大地,在中华文明沃土的滋养下,已然长成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亮丽景观。

01
根:孕育与起源揭示共同历史根基

溯流求源,中华之根。

拓疆之始、统一之途、铸史之程、文化之育、精神之聚,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辉煌中国历史、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历程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从孕育和起源始,即彰显着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深刻印记。

辽阔中华大地,从草原游牧到农耕定居再到江河湖海,各族先民在策马奔腾、与畜角力、与兽搏斗过程中,在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劳动实践中,在江源河边、湖畔海滨生存环境中,孕育出赛马、射箭、摔跤、骑射、博弈以及游泳、竞渡等众多传统体育活动。

展厅内的岩画展示区,峭壁上动态演示的新疆阿勒泰滑雪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宁夏贺兰山骑马射箭岩画、广东珠海宝镜湾海底龙舟岩画,重现了我国远古先民在生活劳作等过程中开展原始体育活动的鲜活场景,无不孕育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

龙舟、舞狮、舞龙作为中华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传统体育活动,正是源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尊唐代彩绘狮舞泥俑,让人一览千年前舞狮表演的神韵。从西域传入中原,从宫廷走入民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舞狮成为各族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宋代《百子嬉春图》、明代《闹春图》以及山西新绛古墓舞狮砖雕等便是生动印证。

众多文物和文献,构建起一座缤纷绚丽、多元一体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盛景。右脚抬起触球,动作架势与现代足球踢法极为相似的明代蹴鞠俑,汉代的画像石蹴鞠图、南宋的蹴鞠纹铜镜以及孩童踢蹴鞠瓷片等,都展现着中国作为足球运动起源地的魅力。同样,被誉为“中国古代高尔夫球”的宋代捶丸,云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铜鼓上的“磨秋图”,清代所绘布达拉宫回廊壁画上的骑射、抱石画面等,多彩交融的娱乐竞技活动成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孕育起源的生动缩影。

“国有战,召必往”,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湘西参加抗倭的少数民族及戚家军等,海南苗族黎族抗日游击队等,各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身后,亦留下了无比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

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胚胎、“雅”“俗”体育之起、“外来体育”之行,到各民族求真祈善、求知益智、娱乐交谊以及守望相助、保家卫国的历史进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各民族铸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的有力见证。

02
脉:文脉与传承展现共同发展历程

具有鲜明中华文明特质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古往今来,各民族正是在中华文明的浸润下,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一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史,就是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精彩注脚。

早在西周时期,中华大地便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核心的“六艺”体育雏形。射艺便是最具“千古一脉”传承特征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从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出土的距今6万年前的石箭镞、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漆弓,到商代作册般铜鼋、战国嵌错图画壶、秦代立射俑、汉代“蚩尤蹶张(斗虎)”画像石拓片、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宋辽射格、明代商喜《明宣宗行乐图》、清代散佚大臣阿玉锡挎弓带刀背箭图以及青海尖扎射箭、锡伯族传统射箭,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射箭队夺得历史上第一枚射箭奥运金牌,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既承载“非遗”记忆,更在各民族群众广泛参与过程中,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600多年前,现居天津的曹氏先祖追随燕王朱棣安定北方,回族重刀武术逐渐成名。如今,一把清代天津曹氏家族的“青龙偃月”重刀陈列在展厅,格外引人注目。止戈兴仁,止戈散马,弘扬崇尚和合之道的传统武术理念在漫漫历史进程中一以贯之。现在,不仅曹氏大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众多传统体育活动成为了全民健身强体、发扬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文化符号。

源流相续,和合相谐。

时至今日,那些传承千年、历久弥新的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凝结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过程中丰富的人文样态和生命情感,传承着各区域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而成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为中华儿女建设共同家园、坚定共同身份、享有共同名字、实现共同梦想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03
枝叶:交融与内聚凝练共同精神标识

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近1000项,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约700项,在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融凝聚成高度一致的共同价值理念。

“山水林田湖草沙”,缤纷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体现着与天地乾坤合其德、与四时交替合其序的内在哲理。从致敬20世纪60年代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英雄,到由民间传统狩猎活动演变成体育赛场项目的吹枪以及林田里的农乐舞、古树丁丁克,再到河湖、草原、大漠的叉草球、赛牦牛、赛骆驼等,因时而生,与节共舞,与“道”相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着各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宇宙观。

一副近2米长的鄂伦春族桦木滑雪板上,紧实包裹着动物的毛皮,滑雪板运动的方向顺着皮毛走向,增强了滑行的加速度;一根小小的木棍,可以变幻成多种传统体育活动;中国式斗牛、蒙古象棋、围鹿棋、九子棋等等,更是生动彰显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一根绳,一条心”,源于古代训练兵卒作战的“钩强”,经过各民族群众的精彩演绎,形成了壮族古典水上拔河、赫哲族角力拔河、鄂伦春颈力比赛、白族手拉手拔河、押加等各种比赛形态。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精神,蕴含着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至上的崇高价值理念,深沉地反映出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国家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孕育的这些共同价值理念,伴随着生生不息的交往交流交融,凝练成为共同的精神标识,这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04
百花:多彩与盛放厚植共同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如今,中华传统体育百花园绚丽多姿,生机蓬勃。特别是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各地方轮流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世界上唯一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的全国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更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群众体育大发展,成为各民族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百花齐放,多彩交融。

新时代以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上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征程,有效增进了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本届运动会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参赛项目更加多样,文化活动更加丰富,56个民族的运动员都能参加全部项目,香港、澳门首次正式组团参赛,台湾有关方面继续组团参赛,在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中首次实现各地区代表团大团圆。

“一条红色飘带贯穿整个展出,带观众走过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长河,领略了传统体育大观园的无穷魅力。”在展厅的浮雕墙前,人们驻足观看,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敬请期待微视频《同心圆·三亚夜话》系列——“家园展”的共同体叙事)

文/本刊记者 牛志男 游欢(见习)
统筹/牛志男  责编/张红彬  王怡凡
制作/张伟

中国民族
从这里,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