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八年制竞争力下降
更多医生放弃当医生
临床八年制是个坑?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发现有很多临床八年制出身的医生们竟然放弃当医生了,这些最顶尖的医学精英们离开医院、离开临床,不免让我们有些伤感。
7月21日,江苏某三甲医院内科医生陈诚(化名)表示,自己正式从医院离职了。
据其介绍,他毕业于南方沿海省份某高校8年制临床医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就进医院工作了,没规培、没有工作经验、年仅25岁就被医院高薪聘用,之所以科室愿意引进他,就是因为他毕业于名校,且带着临床8年制的光环。
临床8年制,在过去10年它是无数临床医学生的终极追求,说起它人们就会想到一流院校、复合培养、一贯制到底、没有考研考博压力、就业前景优渥……可以说,临床八年制在有志于成为医生的人群中可以说是梦幻般的存在。
入职后,陈诚发现自己这份高薪工作并不好做。科室要求他尽快中标国自然,可是连续两年,他的中标数都是0,科研成果上没有成绩,治病救人又表现得像个小学生,一些同事都开玩笑说他是“水博”“优秀毕业生是不是买来的”“露了原形”,这让他感到恐惧。
他在文章中写道:“科主任对我也没有好脸色,我很担心我随时会被科室扫地出门,我的高薪也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我承认,我确实是水博,我这个年龄需要学习、需要沉淀,根本不可能发挥出什么巨大能量,科室越对我抱以厚望,反而越让我感到害怕,这份工资我拿的不安稳……我知道自己的水平,由于合同,医院没法解聘我,但我有自知之明,我自己选择离职吧,后面我也不想当医生了,我想考公务员,当医生压力太大。”
除了陈诚,另一名毕业于临床八年制的罗鹤(化名),也无奈离开临床。
罗鹤2020年毕业,尽管本博连读学了8年医学,但他表示他和他的同学在校期间很轻松,不像常规博士那样痛苦,一眨眼8年大学生活就过去了。毕业后他没有选择从医,而是进入一家外资医学影像公司。
罗鹤2012年入学上海某名校,那时还是八年制的荣光时刻,一位医生这样形容当时的情形:“最初两三届毕业生刚刚开始工作,科室里来一个八年制的,主任两眼都放光,8年制的毕业生都被神话了。”
罗鹤和他的同学大多看中了可以提前3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优势,这相当于走了捷径,常规途径至少要花11年才能获得博士学位,而临床8年制只需要8年。罗鹤懵懵懂懂的,以为学医就是在临床上治病救人,以为高分入学的八年制毕业生将来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谋得职位肯定不成问题。
然而,形势变得很快。随着科研能力在医生的评价体系中占的权重越来越高。曾经的优势——提前三年成为博士,转而成为劣势,少了三年的科研训练,用人单位就是不认可。而且,2019年后,毕业的八年制博士必须要进行为期2-3年的规培,这下子时间优势也不突出了。
罗鹤感慨道:“八年制的博士真不如5+3+3的常规科研型博士受待见,这也是我放弃从医的重要原因。由于现在常规博士一大堆,已经不缺博士了,8年制博士劣势被进一步放大,曾经让主任两眼放光的学长、学姐们,因为缺少科研成果,和常规博士相比,晋升时受到限制,有的甚至可能成为万年主治。”
罗鹤还坦言:“我甚至觉得开设临床八年制是一种错误。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样会导致两级分化极其严重,优秀的不用教也很优秀,能力差的也是真差,8年全躺平,达到毕业条件也就足够了。我们前四年像是高中延续版,每天和同班同学一起上课,学的是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第五年是临床实习,其后两年在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轮转见习,最后一年用来做科研和写毕业论文。学校要求发表一篇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但这篇文章只能毕业,不能用于就业,因为医院看不上。”
除了陈诚和罗鹤这两个典型的案例,此外,还有近期媒体报道的陈亚希、小林医生等,他们都是毕业于临床医学八年制,最终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做医生。
大三甲人事部门:8年制是水博,
更喜欢一步一步常规上来的博士
5年本科+3年专硕+3年学博最吃香!
用人单位是就业市场的甲方,为什么一些医院对8年制临床的态度会从两眼放光,变成了现在的置之不理呢?
在交流中,山东菏泽某三级医院人事科一名主管负责人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谈到:“你要知道,现在不缺博士了呀!以前缺博士,你求急求快,给个虚名,医院也乐意要,这没问题。但现在,为了吸引高分学生,你还搞8年制,当医生要务实你懂不懂?八年制唯一的优势是年限短,这个优势在我看来就是劣势,在重科研甚至唯SCI论的评价体系中,与其他博士相比,因为科研时间被压缩,八年制医生手头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竞争力,临床能力也不行。”
“八年制确实是水博,水到不能再水了,我是坚决不认可的,八年制的前五年和其他学制的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但是到了后面三年,直接就进入博士的要求,特别荒唐,没有经过前期的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一定是不够的。你校方忽悠得再天花乱坠,我心里始终有杆秤,不要就是不要。”
“我无数次重申,真正的博士、真正的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像常规5+3+3,硕士阶段的目标是能够完成给定的课题和试计划的执行,博士阶段应该拥有自主设计课题、设计试验的能力,8年制时间太短,笼统了事,做不到这些。”
“在所有医院,5年临床本科+3年专硕+3年学博,这样的组合才是最吃香的,既有不错的临床技能,也能自己肩扛科研的大旗,发现这样的人才,分分钟抢光,高薪引进,要啥给啥!和这样的11年博士相比,临床八年制啥都不是。”
临床8年制不但口碑下降,就连就业满意度也不乐观。
2020年1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调查》的论文。
文章指出,近年来,相当一批医学生毕业后并不从医,临床八年制尤甚,究其原因,与不合理的专业选择及就业后对工作现状不满有一定关系。该研究通过调查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情况,发现医学生的诉求及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为医学生的职业规划给予指导。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已毕业的北京大学临床八年制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发放并回收问卷113 份,其中有效问卷109份,回收率为 96.5%,工作满意度评价以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为蓝本,设置了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同事关系、工作强度、成就感、工作稳定性7个维度,满意度分为不满意、较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5个等级。
结果显示,八年制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低,除工作稳定性及同事之间相处方式外,其他指标满意度未超过中等(3分),且呈现出年资越高,满意度越低的趋势,其中工作环境与工作收入最不令人满意。
做医生没有捷径,
未来临床八年制何去何从?
我国传统的临床医学八年制起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建国以来只有协和有8年制。直到 2001 年,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为起点,此后十年间,不少医学院校开始竞相模仿开展八年制教育,仅在 2001~2012 年间,就有 16 家医学院校获教育部批准试办八年制。
目前,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主要有两种培养模式:
八年一贯制——8 年培养时间往往按照“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临床教育+科研训练”的模式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4+4」模式——类似于美国医学院的“4 年非医学专业本科+4 年医学教育”模式,目前仅有浙大医学院等少量学校开设。
对于开设临床八年制的初心,在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中是这样介绍的:它培养的既是优秀的临床医生,也是擅于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科学家。
但现在来看,想要在8年时间内就培养出一名临床和科研都很优秀的博士,简直难以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空,因为8年制至少存在3个明显的缺陷。
第一、通识教育基本以 1~2 年的医学预科教育为主,医学预科教育普遍偏短、以自然科学课程为主的模式导致了人文教育的欠缺,在八年制培养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往往难以实现,流于形式。
第二、临床能力训练多以基础技能为主,缺乏专科训练和培养,使得毕业生临床能力与临床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错位。
第三、科研训练和科研时间的缺乏,导致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存在明显欠缺,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据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统计,八年制出身的新职工在工作首年的国自然中标率为 0,同年入职人员的平均中标率则为 13.64%。八年制毕业生令人大失所望之后,复旦大学附属某医院的王牌科室公开宣称不再接受八年制毕业生的职位申请。
这是一个难题,8年时间太短,学校开设课程是偏向临床还是科研呢?是培养水博还是真博士呢?没有高分论文的博士往往意味着求职时的四处碰壁,很容易被别人称呼为“水博”,这使得许多八年制学生毕业后更加无地自容,要知道博士圈子里是有鄙视链的,这让临床八年制是去是留一时间成为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