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二十四节气】冬至——冬至寒来日暮长,银装素裹满庭芳

文摘   2024-12-21 00:32   黑龙江  


冬至寒来日暮长

银装素裹满庭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伴随着冬至节气的到来“数九寒天”的日子已然开启。

冬至的三候分别是:一候蚯蚓结,此时由于天气寒冷,蚯蚓在土中蜷缩成结;二候麋角解,麋鹿因感受到冬至后阳气的萌动而开始解角;三候水泉动,随着阳气的逐渐增强,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且变得温热。这三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生物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也象征着万物在寒冷中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在中国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因此吃饺子是北方地区的一项重要习俗。而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汤圆成为冬至必备的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圆满”。此外,一些地区还有喝羊肉汤的习俗,尤其在四川成都到简阳一带,人们会驱车前往简阳市,只为寻得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在南京,人们有喝鸡汤的习惯,认为在冬至这天喝鸡汤可以补上一年。还有的地方,如宁波,有吃番薯汤果的传统,寓意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寄托了对家庭团圆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亲爱的同学们,随着冬至的到来,我们不仅迎来了一年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也迎来了寒冷的考验。在这个节气里,合理安排起居、调养身体、防寒保暖尤为重要。希望大家能够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同时,适当增加衣物,尤其是在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和脚部,避免受寒。此外,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也是冬季养生的关键。在学习之余,不妨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这不仅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情。让我们在这个冬至,用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吧!


撰稿:李丽莹

编辑:李佳纯

校对:刘雅萌

审核:冯长丽

哈尔滨剑桥学院教育学院
哈尔滨剑桥学院教育学院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