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天顺传媒/相关公告
汤臣倍健(300146.SZ)正步入上市后的至暗时刻。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7.34亿元、归母净利润8.69亿元、扣非净利润8.07亿元,各同比-26.33%、-54.31%和-55.11%。更为值得重视的是,汤臣倍健营收出现了有财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的首度下滑。
先看财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57.34亿元,归母净利润8.69亿元,扣非净利润8.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33%、54.31%和55.11%,净利近乎腰斩。更为严峻的是,公司营收出现了有财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的首度下滑。此前,其营收从2010年的3.46亿元一路飙升至2023年的94.0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8.92%。若单看季度数据,营收已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滑,净利更是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在第三季度,公司甚至录得亏损,归母净亏损2241.65万元,扣非净亏损2415.49万元,而23Q3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56亿元和3.44亿元。深入剖析其产品表现,公司主产品全线受挫。“汤臣倍健”作为营收支柱,收入31.94亿元,同比下降29.2%,营收贡献率为55.7%,此前该业务一直保持增长态势,CAGR为12.61%。“健力多”收入5.91亿元,下降16.81%,且此前已连降两年。“lifespace”国内收入2.1亿元,下降24.79%,境外LSG收入5.11亿元,下降4.72%。汤臣倍健将此归因于经营调整,包括消费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下主动调整品牌运营策略和资源投放,以及两大核心产品迭代升级进程缓慢。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保健品行业整体并未衰退。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4Q2线上保健食品市场销售同比略增5%,整体销售额超319亿元且有望持续增长。欧睿数据表明,2023年汤臣倍健国内市场份额为10.4%,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与5.4%,行业CR3市占率仅22.8%,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然而,汤臣倍健线上市占率却不容乐观,24Q1、24H1线上销售收入分别为9.09亿元和19.53亿元,测算24Q2线上收入10.44亿元,市占率仅3.27%。公司坦言线上渠道竞争激烈,行业前十品牌集中度下降,且公司在抖快平台仍处于补短板阶段。线下药店渠道方面,汤臣倍健这几年增长不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29.08%至31.09亿元。最后聚焦公司投入策略,汤臣倍健号称打造“强科技型企业”,但研发投入却显得颇为吝啬。2020 - 2023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37亿元、1.5亿元、1.58亿元和1.79亿元,占营收比例在2%左右徘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销售投入,销售费用已连续10年增长,由2014年的3.97亿元增至2023年的38.59亿元,CAGR为28.75%,且过去两年销售费用率突破40%。2023年的广告费(11.13亿元)几乎等同于过去10年研发投入总和(11.63亿元),这不禁让人对其产品力产生质疑,也引发了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属于中国最大的保健品上市公司--汤臣倍健的业绩雷还是暴了。公司主要产品有“汤臣倍健”、“健力多”(专研骨关节健康营养)和“lifespace”(2018年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占据公司营收大半壁江山的“汤臣倍健”,收入31.94亿元下降29.2%,营收贡献率为55.7%。此前该业务收入由2018年29.82亿元增至2023年54亿元,CAGR为12.61%。作为公司扛把子产品在2024年惨遭“水逆”,这是一个极为不好的迹象。与此同时,公司其他品牌不仅没能成为收入支柱,反而早早进入增长瓶颈。24Q1-Q3,“健力多”收入5.91亿元下降16.81%。在这之前,该业务已连降两年。2022年、2023年收入12.1亿元、11.79亿元,各同比下降了14.09%和2.52%。另一产品“lifespace”国内收入2.1亿元下降24.79%,境外LSG收入5.11亿元下降4.72%(按澳元口径:LSG营收1.08亿澳元,同比下降5.37%),结束了之前连续3年的增长。其中,国内收入由2020年1.32亿元增至2023年4.45亿元,境外LSG收入由5.67亿元增至9.89亿元,CAGR各为49.94%和20.38%。汤臣倍健将原因归为“经营调整对业绩带来较大的压力和影响”。其坦言,在消费环境持续发生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以提升经营质量为核心目标,聚焦核心品牌、核心渠道、核心品类,主动调整部分品牌运营策略和资源投放;Q3公司推动两大核心产品迭代升级的进程慢于原规划。有意思的是,号称要打造“强科技型企业”的汤臣倍健,在研发上的投入未免显得过于小家子气了些。2020年-2023年各为1.37亿元、1.5亿元、1.58亿元和1.7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2.24%、2.02%、2.02%和1.91%。但公司在销售方面的投入却出手阔绰,销售费用已连增10年:由2014年3.97亿元增至2023年38.59亿元,CAGR为28.75%。单是2023年的广告费(11.13亿元)就快抵得上公司过去10年的研发投入(累计为11.63亿元)。或许,造成2024年的“水逆”,本身就是公司产品力不足导致的。
对此,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文明、理性发布高见。留言点赞最高的朋友扫码文末投行君微信,可获得投行圈子限量款商务背包一个。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圈子已组建多个私域社群,根据会员职业及爱好,进入(投行业务交流、专业学习、股权投资、资管、业务推广、上市公司高管、银行、海外资产配置、单身脱单、掼蛋等等)相关社群。目前已超过6000位精英加入,欢迎加入。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