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范文合集,欢迎订购。
作文模拟题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孔子看来,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文/李寨主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读者,往往对书中大侠的“绝招”,充满期待。因为它威力强劲,常常一招制敌,令人读起来异常过瘾。然而,“绝招”不是说放就能放,一般都会有一个“憋”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绝招”做准备。
我们的人生虽然不是武侠小说,但也要为想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准备。《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孔子看来,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譬如爬山,提前准备好开山刀、登山杖、攀登绳,可以不惧路途中的荆棘、陡坡乃至悬崖。攀登时,比起未做任何准备,无疑会更高效;譬如远行,事先准备好雨具、防寒服和头灯,可以迎着前方的风雨、冰雪和暗夜行进,比起鲁莽出发,必定能更好地行稳致远。提前做好准备,能把事情做得更高效,更持久,对于成功大有裨益。
事实上,真正的睿智者,都不会盲目行动,而会有所准备后再出发。在庄子看来,大鹏之所以能“九万里而南为”,就是因为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相反,那些没有准备的小虫,只能在草丛里蹦跶,永远无法走远一些。因此,成大事者,必须善于做准备,以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功效。(文末有范文合集,欢迎订购。)
在此方面,古代的军事家,表现得尤为突出。“兵圣”孙武有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意思是:凡是要行军打仗,出动前都得算一下,出动多少兵马,那得保障多少粮草,需要花多少钱,准备多少物资。有了精心的准备,再出兵作战,才能胜利有望。反之,若粮草未足便出师,极有可能一败涂地。对此,《孙子兵法》总结为:“军无辎重则亡,军无粮食则亡。”
放眼当下,不少学生并未形成提前做准备的习惯。学习上,他们经常“裸考”;生活上,他们喜欢“临阵磨枪”。这样做,其实并不明智。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所准备,才能考得更好,也才能把生活中的事情做得更高效。不必担心做准备会浪费时间,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文末有范文合集,欢迎订购。)
战争年代,毛泽东一再告诫部下:“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我们提前准备“绝招”,在临阵时释放,进而攻克“娄山关”,打下“腊子口”,奋力夺取新长征路上的全面胜利!
以上内容,摘自李寨主的《考场作文必备范文》。整本资料有300篇范文,欢迎长按二维码订购。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以订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