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这一生,要懂得这四个不争,福气才会越多

文化   2025-01-25 21:06   山西  


老子有言:“天下之道,不争而善胜。”

人活一世,争得越多,失去越多。

不争,是一种豁达,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不跟小人争利益

01



“安史之乱”平定后,功高权重的郭子仪并不居功自傲,反而更加小心谨慎。

有一次,郭子仪生病,一名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望。

此人乃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人人都把他看成是个活鬼,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仪让家人避到一旁不许露面,他独自待客。
卢杞走后,姬妾们表示不解,郭子仪说道:“这个人相貌丑陋,内心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忌恨。要是将来掌了权,我们家族就遭殃了。”

果不其然,卢杞当了宰相,极尽报复之能事,把所有得罪过他的人统统除掉,唯独没动郭子仪。
和别人打交道时,“宁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是高明的处世方式。

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小人善妒,报复心强,飞黄腾达日便是他人虎落平阳时。

人生在世,要学会洞悉人性,正当防备,不欺弱势,不惧强者,顺势而为。


不跟爱人争输赢

02



《平如海棠》这本书,记录了一对夫妻,一起走过60年的爱情故事。

有人说他们两个是神仙眷侣,一生把爱都给了彼此。

但生活总是琐碎的,两个人也不是没有争吵。

有一次,他俩吵架,平如发火把一个热水壶摔碎了,美棠一下子哭了出来。

平如知道再吵下去,即使吵赢了,也只会让两个人都受伤。

所以,他停止了争吵,拉起美棠的手,美棠看到已经低下了头的平如,也不再计较,俩人又和好如初。
美棠经常说平如,饭也烧不好,菜也炒不好,什么生活技能都不会,还是一个书呆子。

平如给孙女买书,美棠又吐槽他:“你书也不晓得买,舒舒要买的是牛康,你买的是新概念。”

平如并不和美棠争论,听着美棠的吐槽,他心里还乐滋滋的。

两个人过生活,多得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若每一件事都要争个输赢,不仅伤感情,还会让彼此都身心俱疲。

平如和美棠,之所以成为众人羡慕的神仙伴侣,不过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争得面红耳赤,而是懂得放低姿态,彼此互相包容。
就像有句话说的:“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赢了道理输了感情。”

喜欢争输赢的人,在争的过程中,便已经输了,赢了理,输了心。

很多时候,你越争,越是得不到;越争,越容易失去。

懂爱的人,都懂得适时让步;不争的人,才更容易被生活厚待。

不争输赢是一种豁达,更是一种智慧。

不争输赢,才能真正赢到最后。


不跟父母争对错

03



主持人马东,曾在节目中讲过关于他母亲的一件事。

他的母亲已经76岁了。老人比较节俭,最喜欢做一件事,就是关灯。

只要屋里没有人,她就第一时间把灯关掉。

马东一开始就告诉母亲,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他发现,母亲每次都答应了,可没过多久就又把灯关上。

在他母亲的眼里,没人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关灯,一直亮着灯才是最错误的做法,而马东则恰恰相反。

如此以来,马东也不再和母亲争论谁对谁错,关不关灯都随母亲开心。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经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就算你告诉她再多道理,说再多遍不用随时关灯,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那又何必再去争呢?”

古语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事情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个人的生活观念不同。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遇到分歧很正常,没必要争得面红耳赤,伤了感情。

无论和谁相处,最忌讳的就是遇事爱争对错。

争对了理,只会伤了彼此的心,这才最得不偿失。

经历越多越会明白:最重要的并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不因为对错,消耗彼此的感情,搁浅了彼此的距离。

小事让一步,大事退一步,不争对错,才能和睦相处,彼此舒服。


不争的人,境界高

04



古人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不是懦弱,不是认怂,而是懂取舍,明事理。

不争,是一种好心态,是一种大智慧。

不去争那些无用的理,无用的利,才能活得坦然,过得自在。

跟小人争利益,即便赢了,也影响了心情,浪费了时间;

跟爱人争输赢,无论谁赢谁输,都会伤及感情;

跟父母争对错,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疏远亲情。
争什么,你便失去什么。

不争,你反而赢了。

越智慧的人,越不争。

不争,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老子道德经台
点击下方👇关注,加入老子道德经台!一起交流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