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智库为中高净值用户提供每周研判,为您解读近期大事、会议以及趋势信号。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上海医疗界政协委员对集采药“开炮”,医保局公开表态赴上海调查此事。
智谷趋势研究员暴雨认为,公众或不应对后续抱过高期待:
1、 药品质量的降低,更是一个主动选择,医保以降低成本降低品质为交换,来维护表面上的全覆盖,根本原因是医保金受到影响(开源困难,缴纳意愿下降,人口老龄化支出增加等);
2、 上海医生开炮,是不愿为医疗质量下降背锅,这背后是医保局(支付方)、医院医生(开方权)和患者(用药方)的三方博弈;
3、 当前不可能对集采制度大改,很可能是拎出几个临床集中反映的典型案例,并对集采制度做一些局部调整,如建立临床反馈制度、推出丙类药品目录(商保支付目录)为原研药/进口药留出通道。
公立医院进口药/原研药难寻的局面不会改变,普通人对医疗上的变化需有自己的应对(如商业保险)。
年后有没有“小阳春”,将会是楼市的关键观察点。
当下有三个城市值得重点关注:
1、深圳,库存水位低,回撤幅度大(四季度新房成交占全年50%,二手占到40%),政策有后手,容易对市场有反应;
2、成都,连续三年问鼎“楼市第一城”,是需求最活跃旺盛的市场,有风向标意义;
3、三亚,得益于封关带来产业迁入,需求仍在增加。
智谷趋势研究员瓜片分析,尽管一二线楼市成交量持续回暖,但仍不敢轻言楼市触底反弹,当下楼市特征可称之为“点状复苏”,极不稳定,距离形成房价上涨循环,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统计数据比市场预期更乐观,出口和投资的狂飙抵消了消费的疲软,统计局将之归功于926决策层审时度势、果断出手,带来四季度经济出现明显回升。
智谷趋势研究员路口大爷观察到:
1. 2024年以来,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存在的温差呈现放大之势,名义GDP增速虽高,但物价和金融数据低迷,反映了市场微观主体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高增长数据对提振信心的作用有限;
2.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经济政策分析框架中,GDP的重要性被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