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问答
(答案见文末)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个行业。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于2022年构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1.0体系后,持续以开创性的精神推动我国隧道工程发展,聚焦盾构施工智能建造领域,积极打造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体系,为隧道工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作为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的关键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依托该项目,中铁隧道局组建科研团队深入钻研、不懈攻坚,打造了“智能感知、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智能掘进、智能安装、智能构筑、智能环控、智能运输、智能管控”等九大智能建造体系,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最新成果在崇太长江隧道成功应用。
中铁隧道局
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
构建了盾构隧道建造全要素感知系统,通过多元感知与实时解译技术,实现了工程地质即时探测、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有害气体实时预警、隧道结构健康感知,为决策执行奠定了智能化基础。
秉承“数字化管理、工厂化制造、智能化建造”理念,构建三维数字化设计模型,实现了盾构隧道结构参数化、数字化设计,工程数量智能提取统计和一键成图。同时开展了面向智能拼装的盾构管片轻量化、快速拼装的创新设计研究,推进工程示范应用。
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并结合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国内首套全数字化管片生产线,实现钢筋加工、自动收面、管片蒸养等全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人员减少35%,生产效率提升20%。
研发了盾构智能掘进I-TBM系统,突破了盾构仓内压力自适应、云端预测数据自决策、掘进姿态自巡航、环流出渣自调整等核心技术,掘进、环流、姿态参数较人工操作更平稳,创造了单月掘进718米的最高纪录, 平均月进度达到600米,成功实现全系统算法控制的无人化掘进的常态应用。
研制了弧形件智能拼装机器人,以工程绝对坐标为导向基准,实现预制弧形件一键式智能拼装,控制精度为0.5毫米,人员减少50%;研制了管片辅助拼装系统,成功实现管片自动吊运、自动辅助拼装,拼装效率提高15%以上。
研发新一代智能衬砌台车,创新逆向冲顶浇筑可视化工装,保障拱顶密实性。创新提出内衬钢筋笼预制拼装技术,升级了台车姿态、浇筑信息和浇筑振捣的智能管控功能,即将工程示范应用。
研发应用隧道智能通风系统,可实现风机运行频率精准实时智能调节、供需风量的动态调控、异常状态预警,节约了能源消耗,保障了作业环境的舒适性。
研发了长距离智能运输系统,具备人机实时定位、声音影像实时传输、 障碍物自动避让功能,实现了车辆无人驾驶、智能调度,显著提升了物料运输效率,保障了运输安全。
开发了“7+N”盾构隧道智能管控平台,涵盖安全、质量、进度、人员、设备等七大工程要素管理,集成智能感知、智能掘进、智能安装、智能预制、智能运输等九大应用功能,实现项目端工程协同管理,企业端全要素管控。
从智能感知的盾构机到智能掘进、智能管控等全面智能化,崇太长江隧道建设者大幅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智能建造贯穿崇太长江隧道建设全过程,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引领隧道智能建造进入新阶段,推动盾构隧道智能建造进入V2.0时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问答
答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来源:中铁隧道局官微
编辑:鲁梦媛
审核:王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