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导师,为何副教授升教授比登天还难?

文摘   2024-11-12 07:30   上海  

帅哥:“升副教授、教授这么难的根本原因是僧多粥少!假如以前10进5,现在10进2,难度直接翻倍。”

在高校,职称晋升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然而,从副教授到教授的跨越,却艰难无比。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知乎ID为羽石的朋友回答道:

首先要满足硬性条件,主要分为四方面。

一是资历。通常需要任副高一定年限后才可申请。一般年限为五年左右,除非在其他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不然不得提前申请。满足年限申请的叫正平,未满足的叫破格。想要破格申请正高,一般在其他几个方面的表现都要超出基本要求五成以上才可以。

二是科研。主要从项目,论文,学术奖励,成果转化几个方面要求。

项目方面,一般都要求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同等级别科研项目的经历,有对应结题报告,有些学校要求甚至是数项项目才能满足;

论文方面,根据学校院系专业不同各有要求,一般要求sci,ei,ssci以上论文若干篇,有些地方还要求分区和if等;

学术奖励方面,主要是获得的科研奖励,有些地方不做硬性要求,有些地方还要求必须有一定级别的奖励;

成果方面,通常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获批发明专利,有些地方还会考察学术成果产业化效益和横向课题等。

三是教学。主要从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竞赛辅导,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考察。

本科教学方面,主要是要求过去几年间要有一定数量以上的教学课时,学生评价也要在一定水平以上,另外还要有承担本科毕业设计之类的其他教学任务的数据化考察;

研究生教育方面,通常对指导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及其研究水平和成果数量考察,即人数,论文数,获奖数,学生论文if等;

竞赛辅导方面,要求有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或学术比赛的经历,部分地方还要求必须获得一定级别以上德奖励;

教改方面,主要要求有参加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等方面的要求;

四是其他方面,比如年龄,家庭情况,政治表现等等,都会有考察。

以上是硬性条件。这些条件每一条说起来都不甚难,但是要求面面俱到,每一条都必须满足,其实就足够刷下来一大批人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关卡进行筛选。

由于每个院系获得的正高职称名额有限,满足硬性条件的申请人还需在内部筛选之后才能上报上级主管人事部门。这就是所谓内部pk,最近几年内部筛选已经越来越阳光化,基本上就是一阵严格的比条件,在以上条件中再选择最优的申请人,基本上就是再次拔高上述条件,当然不是上不封顶,真的非常优秀的人基本上都去争破格名额了。

学校pk筛选之后的申请人会上报上级人事部门,再有上级部门组织职称评定委员会进行考核,正高职称需要进行答辩,主要是对未来研究计划进行阐述。现在的评定委员会评审会一般都是有差额的,就是一定会有部分人被刷掉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哦对了,现在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废除职称终身制了,干不好是会被刷下去的,也正好为其他人腾地方……

知乎匿名用户回答道:

僧多粥少是根本原因。

前几年有个特别怪的现象:正高普遍比副高容易。

双飞一本院校。包括许多普通211都是这样。

原因捋一捋一下就能明白:

前几年上正高的,大多是40-50左右的。以60末到70后为主。

这波人在普通211非优势学科和双飞一本的,基本上都是要求发SCI之前毕业的博士,甚至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在职读的博士。

这波人吃上了早年间的红利:博士毕业简单,评副高简单,上位之后要么躺平,要么开始跑项目挣钱,基本上没几个人在正经做学问。并且大多数也没啥做学问的本事。

所以到了评职称的时候就会看见:一大把好文章,有青年基金,甚至有海外经历\学历的人,在挤破头评副高。而有一群1-2篇OA文章,一堆横向,或者几个低级别的纵向凑个数,在那儿评正高。每年这名额还用不完。因为满足这条件的人都还少。而越级晋升的条件又极其变态,没上副高的人通常也满足不了这条件。

就这一波教授里头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硕士生导师。前段时间接触好几个。干嘛呢?想发文章,比如项目要结题,学生被抽查不过关想弄点好的洗刷一下等等。说是想找帮忙把把关。行啊,发来看啊。结果几个发来的都是中文。我说大哥咱说的是发SCI你发中文来干嘛,他们说你先看看内容嘛。好嘛,我看。通篇没几篇像样的参考文献,方法没有新的,全TM书上的。数据也没点行业真实数据,哪TM来的也不说清楚。更别说什么表述、格式,乱七八糟。估计就是骗甲方骗惯了,都这德性,真TM不想看。后来终于有个把文章翻译了发来看,结果咋的,我发给编辑部让预审一下,结果人家说实在不合适。我都不好意思往下问。让发回去好好改改吧,来了一句:之前做这事的学生毕业了,找不到人了。这TM不是误人子弟是什么?当个锤子的导师。就这德性抽查的时候不被毙掉才TM怪了。

为何副教授升教授如此艰难?

现如今,走进高校的走廊,一张张学术海报、一场场讲座背后,是教师们对知识的无尽追求和对职称的渴望。副教授,这个听起来已足够光鲜的称谓,却成了许多人职称晋升路上的“瓶颈”。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严苛的资格条件里。

数据不会说谎。据统计,近年来全国高校副教授晋升教授的平均通过率,竟不足两成!这意味着,即便你已经是学术界的佼佼者,拥有丰厚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也极有可能在晋升的路上折戟沉沙。这数字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辛勤耕耘,多少次论文的反复推敲,又是多少次课题申报的失败与重来。

卡在资格条件上,成了许多教师晋升路上的“拦路虎”。论文数量、课题级别、获奖情况……每一项都是硬指标,缺一不可。而这些指标的达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更有甚者,因为某项条件的微小差距,而错失晋升的良机,令人扼腕叹息。

在这样的困境下,教师们该何去何从?有人选择继续埋头苦干,用更多的成果来证明自己;有人则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尝试跨学科的研究或教学创新;还有人选择调整心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学生培养中,寻找另一种成就感。

其实,职称晋升的难,不仅仅在于资格条件的严苛,更在于它背后的学术竞争和资源分配。在有限的晋升机会面前,每个人都想拼尽全力,争取那一席之地。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

那么,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对职称的追求呢?当然不是!职称虽然重要,但它绝不是衡量一个教师价值的唯一标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每一个方面都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我们应该将职称晋升看作是一种激励,而不是一种负担。

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副教授到教授的晋升之路,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挑战和成长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努力,收获了成长,那么这段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

本文内容综合自知乎,学术进修课堂网络等,制药人资源公众号所转载文章及资源仅为学习交流使用

推荐阅读:

1、史上最通俗易懂的催化剂常识

2、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彩色典藏版)

3、史上最详细的结晶基础讲解PPT

4、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实验安全

5、C-H活化巨著:国内外大牛:施章杰,余金权等

6、史上最详细的结晶基础讲解PPT
7、Purification of Lab Chemicals (PDF/1025页)||实验室宝典
8、药明康德:核磁共振图谱解析培训手册
9、交叉偶联反应指南:Cross-Coupling Reaction Manual-Nick Bruno,来自Aldrich
10、经典立体化学教案(来自药明,PPT/114页)
11、晶体生长方法综述
12、电子衍射及衍射花样标定,最简单易懂的技术解析(PPT/40页)
13、药明康德:核磁共振图谱解析培训手册
14、杂环化学基础知识点解析(Word/16页)
15、纳米材料合成方法(PPT/60页)
16、MSDS物质安全资料表大全
17、分享一批有特色的化学化工专业书籍
18、化学键的本质
19、新药化学全合成路线手册
20、有机合成与设计,经典的有机合成解析(PPT/106页)
21、350页PPT丨步步深入,全面讲解X射线衍射技术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130页)
23、Handbook of Reagents for Organic Synthesis(有机合成试剂手册):系列书籍10本
24、Wiley最新书籍:二维核磁共振有机结构
25、样品纯化技术:过柱技巧(PPT)
26、各类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7、最全、最详细的红外解析(108页/PPT)
28、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
29、化学知识结构框图
30、酸碱催化剂及其作用(PPT/93页)
31、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和名称(PPT/71页)
32、分享一些药明康德的有机合成资料合集
33、膦化学(Phosphorus Chemistry):I+II
34、超级完整的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教程(PPT/128页)
35、药明康德:核磁共振图谱解析培训手册
36、BET资料大合集
37、Buchwald 配体在C‐N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
38、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39、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全总结
40、拉曼资料大合集


--------END--------

布谷鸟Lab
最前沿的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