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特定的疾病或原因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一旦这些病因得到有效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够得到控制甚至治愈。
二、高血压的症状
在高血压的早期,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是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的原因之一。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高血压所特有,不能仅仅依据症状来诊断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且往往是隐匿的、渐进性的。
1. 对心脏的影响: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大,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同时,高血压还容易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2. 对脑血管的损害:高血压是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过高的血压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者使脑血管堵塞,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
3. 对肾脏的损伤: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4. 对眼睛的影响:高血压会损伤视网膜动脉,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5. 对血管的危害:除了上述提到的心脏血管、脑血管和肾血管外,高血压还会损害全身的动脉血管,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各个器官的血液供应。
四、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目前,我国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需要注意的是,测量血压前应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和正确的测量方法。
五、高血压的测量方法
1. 家庭血压测量: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 30 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浓茶。测量时应采取坐位,手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次测量 2 - 3 次,每次间隔 1 - 2 分钟,取平均值。
2. 诊室血压测量:由医护人员使用水银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前患者应至少安静休息 5 分钟,测量时通常测量坐位血压,如果怀疑有体位性低血压,还应测量卧位血压。
3. 动态血压监测:这是一种连续 24 小时监测血压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对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以及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六、高血压的预防
1. 改善生活方式:这是预防高血压的基础。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不超过 6 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体重,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 18.5 - 23.9kg/m² 之间,男性腰围小于 90cm,女性腰围小于 85cm;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
2. 定期体检: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增加血压测量的频率。
七、高血压的治疗
1. 治疗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 140/90mmHg 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应降至 130/80mmHg 以下;年龄在 65 - 79 岁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 140/90mmHg 以下;年龄≥80 岁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
2. 治疗方法:
- 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
- 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八、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 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得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3.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4. 注意保暖:寒冷天气注意保暖,避免血压波动。
5. 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6. 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它,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够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血压,守护自身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