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为了及时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本校会不定期发布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小知识,从“心”出发,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3.反应适度,行动有序。
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5.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
6.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01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经过紧张的压力后,感到心慌、心绪不宁。
02一般性焦虑
表现为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忧心忡忡。
03一般性抑郁
表现为遭受心理挫折后,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情绪消沉,有一种悲观厌世的感觉。
04自我关注
只关注自己,自己的心理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此感到困惑,但又找不到答案,因而感到非常痛苦。
05心理固着
心理固着指个体在长时期内为某种想法困扰,不知如何处理,又无法排解的心理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家
长
篇
1.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2.倾听孩子说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进行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
3.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鼓励夸奖有方法。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父母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去努力做事。
5.亲近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家庭教育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学
生
篇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兴趣爱好,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学习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
(1)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 与人谈心。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同学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师等。
(3) 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可以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 善于求助,寻找支持寻求帮助是每个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
结语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家校合作,齐心协力,关注孩子的性格、情绪、意志、品格、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收获好性格,享受好人生!家校共育的路很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借助彼此之力共同点亮孩子的心灯,照亮他们未来的漫漫长路!
关注我们 发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