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下,夜色温暖
深圳图书馆南书房里
星光熠熠,鸿儒荟萃
深圳学人共赴雅集
见证了一场难忘的深圳学术文化盛宴
11月6日晚,“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十周年特别策划:“创新引领,文化铸城”——深圳学术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新篇章主题对话活动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历届活动主讲嘉宾代表,深圳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馆长,媒体代表,读者代表等社会各界代表60余名出席活动。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下文简称“南书房夜话”)是由深圳图书馆联合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创办,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的品牌学术沙龙,于2014年11月正式启动。旨在搭建学人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思想交锋,物化思想成果,推动深圳学派构建。
十年芳华,笃定前行。“南书房夜话”十年来,共举办190余场活动,350余人次学者前来谈经论道,线下参与读者2万余人次,直播收看超170万次,已然成为深受市民欢迎的知名公益文化品牌。值此十周年之际,深圳图书馆举办“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十周年特别策划,邀请重磅嘉宾共话深圳学术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新篇章,社会各界人士共聚南书房为活动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从南书房的窗口望城市文化发展
王京生表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创新的土壤,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持续、最核心的驱动力。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要在拼经济、拼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拼文化。深圳不仅是经济特区,更追求在世界文明的顶峰与一流城市握手。在学术文化建设上,他认为学术是一个城市具有高雅品位的核心因素,主张以“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的宗旨推动深圳学术文化高质量发展,以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他表示要为日益壮大的深圳学人队伍搭建更为广阔的发扬学术风采的平台,以更好的尊敬学人的风尚,吸引更多人才。展望未来,他以“守正创新”“百家争鸣”为关键词对“南书房夜话”活动提出新期望。
葛剑雄表示,“城市”的出现是公认的文明诞生标记之一,他以全球视野和渊博历史学识讲述文明的传播、文化的引领对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深刻影响。他认为深圳学术文化的建设包含三点,一是人才,二是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机制和条件,三是及时推广、传播,让成果发挥社会作用,这也正体现了“南书房夜话”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与意义所在。
尹昌龙强调,学术文化是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要提升一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学术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南书房夜话”在学术文化与市民大众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让双方相互走近、互相成就。
张岩表示,多年来深圳图书馆通过中心馆“南书房”“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北馆“深圳学人书房”“深圳文学馆”等新型空间建设集中展示深圳学术成果,通过发布“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深圳人著作征集令”,举办“学术百家”展览,编辑出版《深圳文献》目录系列丛书等汇集人才信息与文献资源,举办“南书房夜话”“人文讲坛”“知美学堂”等各类活动搭建学术文化宣传普及平台,持续为学术文化做着重要的梳理、积淀与传播工作。活动现场,她对所有深圳学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致以由衷感谢。
社会各界代表为“南书房夜话”建言献策
现场交流环节,历届“南书房夜话”主讲嘉宾与社会各界代表纷纷从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受众、著作出版等不同角度提出宝贵建议与意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
关于深圳学术文化建设、“南书房夜话”活动未来发展,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说(按发言顺序)。
围绕深圳图书馆花十年功夫打造的《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0种,图书馆正在以内部读书会的形式钻研经典阅读推广,馆员本身要在学术文化方面“练内功”,未来才能更好地提供学术文化服务。
深圳学人是改革开放精神的践行者,希望未来不断引进人才,并继续为他们提供百家争鸣、互相切磋的平台。
“南书房夜话”活动内容结集出版,其中《国学与诸子百家——深圳学人· 南书房夜话第三季》一书的序是我写的,题名“南书房——财富之河上的文化绿洲”。我希望南书房继续存在下去,依然保持过去稳稳的、缓缓的风格,永恒地、温暖地存在下去。
作为深圳学人,我们应从“实事求是、本土原创”的角度出发,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结合自己的专业深入研究、展示成果,为深圳学术文化做出各自贡献。
在此分享我与张岩馆长交流碰撞后创作的深圳“图书馆之城”主题歌《万卷芳华》歌词:“百代智者,相聚万卷,人类思想,聚沙成塔……书就是山,山就很高,一座城的隐形高地,一个人的内心芳华,莲花山下,城市中央,风吹树叶,看见莲花。”
南书房像一扇南风窗,吹来暖暖的春风,让经典的阅读和文化交流在这个平台上百花齐放。我建议南书房可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联系,面向80、90、00后的年轻群体,多让他们深度了解深圳的海防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和移民文化,为深圳现代都市的文化建设积累做一份贡献。
文化是灵魂、是动力、是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深圳是文化创新的基地,南书房是文化建设实践的基地,为十年来从事“南书房夜话”活动的践行者取得的成果点赞。
南书房是深圳学人和大众产生思想火花的文化高地,我认为南书房应该成为“百年老店”,为“深圳学派”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建议通过支持深圳学人出书等方式,为深圳学人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深圳学派利用深圳高校、深圳文化界这些学人,发挥他们的作用,把这300本书通过“南书房夜话”活动的形式进行普及推广,这将对市民读者阅读经典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南书房夜话”能策划、能坚持、能总结,最后经过时间的累积与总结,回头看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只是寻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眼光,第二要有坚持、要有耐力,十年以后会发现它不断在积淀成长。前面大家谈及南书房应该成为深圳学人出版著作的品牌,我们之后可以一起研究。
我有一个建议,希望未来“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加一个子品牌,叫“深圳青年学人·南书房夜话”,据我所知现在深圳有一批年轻人学问做得非常好,我们要为这些年轻人特别开辟一些场次让他们来展示成果,展现风采。
“南书房夜话”粉丝的声音
活动现场,读者代表熊宗俊、黄霞现场分享参加“南书房夜话”的故事。
熊宗俊
读者代表
我和“南书房”的缘份很深,深圳图书馆使我从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打工仔,成长为一名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外聘讲师,用10年把我培养成一位文化学人。与其说,“南书房夜话”是我的课堂,不如说,深圳图书馆是我的“大学”。今天,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在图书馆上的“大学”。
黄霞
读者代表
我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只是路过,非常惊讶还有这样的活动可以免费进来听,从此就和南书房结缘了。南书房夜话是在周六的晚上,那个时候我孩子还在上小学,我从家到“南书房”接近3个小时。他有次说:“妈妈你不去不行吗,不去会怎样?”我说那可能会“笨死”。他若有所思,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就和我一起来南书房听课。现在他已是一名高中生了,也是南书房的忠实粉丝。我觉得:我名副其实是从“南书房大学”毕业的。
让我们共同纪念这个难忘的夜晚,共同祝福“南书房夜话”活动长久坚持,久久为功,温润流芳。
未来,“南书房夜话”将继续与深圳学人携手,创新推动深圳学术文化繁荣,书写城市文化发展新篇章。
审校:吴丽娟、胡大琴
编辑:张鑫瑶
审核:高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