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碱”成蝶!他越来越“土”,村子越来越“靓”

企业   2024-08-28 19:02   山东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崭新篇章,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这一年,已是李贻孔扎根基层的第六年。


  这一年,李贻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当选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办事处七村党支部副书记。


  李贻孔原是垦利区烟草专卖局第一专卖管理所所长。2015年,他被组织选派到七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


  任职期间,他扑下身子与民交友、摆正位置真抓实干,带领村民强产业、兴文化、谋发展,干了一任又一任、两年又两年,在这片乡土上扎下了根,再也没有离开。




向盐碱地要优质粮,入海口荡起层层稻浪

  东营垦利,大河浩荡。


  汤汤黄河水卷携着万千泥沙,从青藏高原一路冲关夺隘,冲击沉淀成滩区年轻的土地。


  七村位于城区东北部的黄河尾闾,全村3300亩可用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麦、玉米、棉花等为辅。


  七村地形平坦开阔、水资源充沛丰盈,但之前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一粒米难以做成大产业,致富的梦想只能是一粒深埋在村民心里的种子,难以生根发芽。


  2013年,七村与烟草结缘。


  李贻孔积极推动七村发展有机水稻特色产业。


  在东营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对口帮扶下,七村成立了集体性质的生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产业的雏形显现。


  2015年,驻村后的李贻孔实地走访种田大户、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决心要把水稻种好、把产业做强。


  “发展产业的第一步是要有质量过硬的好产品。”在与村两委举行的座谈会上,李贻孔提出了“向盐碱地要优质粮”的想法。


  “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


  老一辈的经验摆在面前,对于思想封闭的村民们来说,李贻孔的话无异于天方夜谭。


  面对质疑,李贻孔顶住压力。他积极寻求省水稻研究所的支持,通过充分调研,最终确立了以有机稻米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帮扶思路。在生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七村建成了优质高效水稻科技生态园,并规划了1200亩的试验田。


  分散的土地连成片,分散的农户抱成团,有机水稻特色产业一跃走上快车道。


  试种第一年,水稻亩产量就由原来的500多公斤增长到了600多公斤,村民年收入也同比增长了700余元。


  吃上了盐碱地里种出的大米,七村村民的底气更足了。


  李贻孔和村两委趁热打铁,为七村大米申请注册了“入海口”商标,并申请通过了有机认证、QS认证。


  水生稻,稻生金。


  依托产业帮扶的红利,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盐碱地里长出的致富果实,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李贻孔在七村人民大食堂前给村民进行政策宣讲。 


“村官”变成村民,红手印是最珍贵的“勋章”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为民初心,也是李贻孔驻村工作的真实写照。


  为详细了解村情村貌,李贻孔深入群众、问计于民。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先后走访了76户村民,笔记本上近万字的走访记录,详细记录着农户家里的“经济账”。


  村民张金泉说,他从来没有见过比李贻孔更不像村官的“村官”。春日栽树苗、夏日插秧苗、秋日打稻谷,生产一线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


  女儿常说,爸爸越来越“土”了。黝黑粗糙的皮肤、常年不换的水胶鞋和破损老旧的皮带,一个城里人逐渐把自己活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2017年,任职期满的李贻孔即将离开七村。得知李书记要走,七村的村民不答应。


  “小李,你走了就没人陪我说话了,向上级领导反映反映,甭让你走了。”9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景芝拉着李贻孔的手,依依不舍。


  “老李头,留下来吧,都舍不得你走哩!”


  村民们真诚质朴的话语让李贻孔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留下来,让七村变得更好成了他坚定的选择。


  李贻孔(左)在七村的水稻试验田里观察秧苗长势。 


  两年转瞬即逝,离别再一次临近。2019年7月,第一书记任职到期,按照相关规定,李贻孔不能再继续履职了。


  为此,300多名群众自愿写下申请书、按下红手印,只为留下这个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最终,经上级党组织决定,李贻孔退休后到七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就这样“村官”变成了村民,李贻孔将身体和心灵一并交付给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


  在李贻孔眼里,群众的挽留是最珍贵的“勋章”。他向村两委和全体村民郑重承诺:“在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乡村振兴冲锋号刚刚吹响的关键时刻,绝不能当逃兵!我有责任、有义务留下来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爱我和我所爱的七村父老乡亲继续服务。”


  留下来,再启程。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方兴未艾、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曲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之歌,在七村的广阔田野间激昂响起。


病愈返村,七村的“主心骨”回来了

  2021年3月,恰逢七村村两委换届选举,一个噩耗传来:李贻孔被确诊为胃癌,需要手术治疗。


  驻村六载,李贻孔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给了七村、给了村民,把遗憾和亏欠留给了妻子和女儿。


  七村乡村振兴事业才刚刚起步,还需精心呵护、用心打理,自己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然而生命时长却不知还有多少。


  念兹在兹,心有牵挂。李贻孔放心不下的是七村的发展和未来。


  经过几个月的积极治疗,病愈回村的李贻孔“满血复活”,七村的“主心骨”又回来了。


  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第一次组织委派、第二次主动连任、第三次群众挽留、第四次生死相依,李贻孔与七村的每次相遇都不相同,不变的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烟草人为党尽忠、为民尽心的初衷。


  “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精神文明也要齐头并进。”回到熟悉的岗位,李贻孔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外靓“面子”,内修“里子”,七村人吹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冲锋号”。


  “七村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希望能有更多人认识它的美。”村里的外来户王爱芹赞美道。


  李贻孔在七村的乡愁记忆馆内介绍富有年代感的老物件。


  新修建的乡村博物馆内,黑白色的老照片、历经沧桑的老物件重现了一代代七村人艰苦奋斗的悠悠岁月。


  乡愁记忆馆是村里的网红打卡点,泥黄的土屋、古老的农具,让底蕴深厚的移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以稻香为主题的湿地公园风景秀丽,村内优美的自然环境引得游人驻足、白鹭筑巢。


  村集体出资的人民大食堂,为村里75周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提供免费餐食,用爱心托起他们的幸福晚年。


  村委会旁的“老李谈心亭”内,李贻孔用乡音讲事理、用真心换真情,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


  一帧一画,皆是诗意;一地一所,彰显和美。


  站在村头,李贻孔极目远眺,笔直绵长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灰砖白瓦砌成的亭台景观错落有致,红瓦青墙的民房院落鳞次栉比。远方,田成方、渠成网、沟相连,满眼生机。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景区化村庄”“省级文明村”“五星级平安村(居)”……一项项荣誉皆是七村旧貌换新颜的有力证明。


  在李贻孔和村两委的带领下,七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足、乡风淳朴,彻底摆脱了盐碱地的发展桎梏,破“碱”成蝶、飞向新生。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李贻孔是全国百万驻村干部中的一员,是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基层员工中的典范。


  面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恢宏命题,一批批驻村工作者和村干部脚踩泥土、汗洒田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努力绘就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本报记者 苏洪宇/文 东营市局供图)


监制:张娜

编辑:刘春鹏 刘鑫坤



热门推荐

全球烟叶供应趋紧?一图读懂国际烟叶产业发展现状
卷烟工厂“含绿量”多高,才能获得工信部认证?

烟草新闻早知道,来了~

近期行业领干部任职

近期烟草招聘

东方烟草报
聚焦烟草业界,提供权威资讯,传播烟草文化。《东方烟草报》是中国烟草行业唯一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烟草主流媒体。敬请关注东方烟草报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