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博志】摇曳在光影中的千年艺术,就在粤博!

文化   2024-10-31 17:18   广东  



你知道中国最早的动画片是什么吗?


是1922年中国第一部广告性质的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还是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


让小阅来揭晓答案~


中国最早的“动画片”其实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皮影戏


▲《西游记·龙宫借宝》 现代·陕西·牛皮 成都博物馆藏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千万兵”


说的就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皮影戏


皮影戏,又名灯影戏、影子戏,


是一种将不同材质制作的影人用光源投影到影窗上,


并伴随音乐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光影流转,时光飞逝,


皮影戏随文化变迁渐渐远离了大众生活,


但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想要感受非遗保护时代下皮影的传承与新生吗?


那就到广东省博物馆(下称“粤博”)皮影里的中国(下称“皮影展”)吧!


▲图片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在方寸之间,


探寻光影艺术的奥秘。


#跟着小阅逛博物馆,第四十三站:


广东省博物馆,出发。🚶‍



百地千戏:于皮影中观中国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但在生活中,大众接触到皮影的机会可能并不多,


许多观众只有在特定的非遗馆、旅游景点,


才能看上一出真正的皮影戏。



此次粤博举办的皮影展,


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超300件(套)皮影,


华南地区首个全面展示中国各地皮影的展览


▲图片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在粤博,


我们可以驻足在每一件精美的皮影面前,


仔细观察它们的制作细节,


体会一件件皮影里的工匠巧思,


与这越过光影、跨过时间的非遗艺术近距离接触。



欣赏皮影,


其中蕴含多元的地域特色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皮影戏发展至今,形成南北两派


陕西、甘肃、河北及东北地区为北派,


广东、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为南派,


河南、安徽等地则兼有南、北风格。


▲青海皮影 清—民国·牛皮 成都博物馆藏


河北皮影的影人色彩绚丽,造型简洁,


小生、小旦的眉与眼呈环状连结,


嘴部被简化成了一小段红线,


下颌为直角,整个脸部镂空,


制作难度不言而喻。



陕西皮影造型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


繁简得宜、有势有韵。


近代陕西皮影唱腔众多,


东路有碗碗腔皮影,南路有道情皮影,


西路有弦板腔皮影,北路有阿宫腔皮影。


@小阅:

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可以聆听河北皮影独有的“掐嗓”唱腔和陕西皮影“碗碗腔”片段哦~



造型多为神怪题材的甘肃皮影


影人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


表演风格活泼明快,唱腔高吭婉转,韵味绵长。



南派皮影的代表之一的四川皮影


享有“南影魁首”的美誉。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小小的影人承载起了蜀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陆丰皮影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


其影人四肢比例与真人相仿,造型接近生活,


唱腔融入陆丰渔歌、民间小调,


地方特色颇为浓厚。



除了以上的皮影,


还有用多层土纸裱糊的纸壳雕刻而成的湖南纸影


极富少数民族风韵的云南腾冲皮影


具有传统中原影戏风格的湖北皮影……


艺心传承,脱“影”而出,


准备好了吗?


摇曳在光影之中的千年艺术准备开演了!



各地皮影有不同特色,


但随着人口迁徙流动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可以在各个省份的皮影之间寻找到彼此的影子。


▲内蒙古皮影 清—民国·驴皮 成都博物馆藏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一盏烛灯,几件皮影,


海纳百川容纳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历史故事。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


但皮影戏,依然在演绎中华民族不朽的传奇。


▲《风雨雷电虹云朵子》 清—民国·陕西·牛皮 成都博物馆藏



影窗背后:于皮影中观民俗


昏黄的灯光下,手指间光影闪动,


天上地下的喜怒哀乐在一方白幕中上演。


那扇影窗背后藏着的关于皮影戏的奥秘,


正等你来揭晓。



走近皮影戏的“后台”,


原来才知道雕镂皮影需要掌握那么多技术要领,


扎、推、凿


每一次雕刻都极其考验匠人们的技艺,


高超的制皮工艺可使得影人在百年之后依旧栩栩如生。


▲皮影制作工具——刻刀


相传,皮影戏乐器最初只有木鱼。


之后随着皮影戏发展,乐器种类才逐渐增多。


因各地皮影戏使用的乐器各有不同,


我们也可以通过乐器来判断皮影戏的流派,


例如“碗碗铃”(碗状铜铃)


就是陕西皮影“碗碗腔”表演的主要乐器之一



随着丰富的音乐,灵动的影像,


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神话传说,


在皮影的演绎下变得更为具象,可观可赏,


重新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貂蝉拜月》 清—民国/近现代·牛皮/驴皮 成都博物馆藏


《三打白骨精》中的影人色彩鲜艳,细节丰富,


每个妖怪都有独特的造型与神态,活灵活现。



《白蛇传》皮影再现断桥相会,


镂空花纹的衣服工艺繁复精美,别具匠心。



皮影中的神怪造型可以窥见《山海经》的影响。


包罗万象的剧目演绎世间百态,


满足百姓娱乐、祭祀等多重需求。


▲《异兽》 清—民国·牛皮 成都博物馆藏


皮影戏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官赐福》唱词皆是吉利话,


天官与各路神仙尽数登场,


为人间赐下无尽福泽。



科举学子魁星点斗、金榜题名的美好期盼,


也被刻制成皮影,呈现于戏台之上,


传唱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独占鳌头》 清—民国·牛皮 成都博物馆藏


影窗虽小,天地甚大。


科技的进步让皮影的魅力留存不息,


录制皮影唱片和制作动画片,


使得皮影的影响力传遍大江南北。



光影传承千古事,一幕一景显辉煌。


不妨和小阅一起穿越时空,


在皮影中品读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亲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感受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百态。


@小阅:

《看展小贴士》来啦!

快收藏起来逛展更省心~


NO.001

展厅内设有光影沉浸式体验空间,


站在皮影的世界中,


你也成了画中人~


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超出片的打卡机位哦~



NO.002

展览《爱粤读》已经同步上架,


可在展厅门口取阅哦~




一方纯白的幕幔,


一盏朦胧的油灯,


一件精雕的影人,


一段悠扬的唱腔,


皮影艺术的前世今生于这场展览中悉数呈现,


这一古老艺术的隽永生香,


将在现代社会中持续熠熠生辉。









供稿丨邓至韡(基金会)  阅博志

编辑丨阅博志   融媒体中心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珠江新城馆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旁 阅读最完整粤博 分享最有趣幕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