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总所开会的时候,大家也聊到中台。
今年就会开始试点工作。
未来所内将会是“前台 + 中台 + 后台”的作业模式。
审计过程中同质化、标准化、低风险的工作将由前台转到中台,
把前台从花费大量时间在处理数据、核对数据等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
同时,由于这部分工作从“手工作坊式”转变为“流水线式”作业,
相对应的人员也可以用低成本的人员代替,从而节约出人力成本。
其实在这之前,很多项目组也探索过这种模式,
我和丁老师以及一些同事也在今年5月份在干这件事。
在我看来,除了作业模式改变外,还需要借助效率工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不只是用低成本人力替换高成本人力,
更多用工具替代手工,才能发挥双重成本节约功效。
大而全 VS 小而美
很多大所以及软件厂商做了很多与审计相关的系统,
但很多都太宏观、太大了。
它们更多着眼于流程管理和风险质量控制,对效率考虑较少,
或者根本无法兼顾。
而其实“民间”又有很多小而美的工具,也许只是解决了单点的问题,
但却十分高效,用起来很爽。
由于这些小而美的工具非常散,
也许要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需要过大的学习成本。
但成立中台后,这将不是问题,
因为每个人就是干类似拧螺丝的工作,每个人只需要负责这一个工段上的工作,
那么熟练使用这个工段的效率工具,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工具箱的集成
虽然以前我也做过很多民间的小工具,
但没干财务审计后,最近几年,其实都没有做这些小工具了。
今年 5 月开始,我又开始做了。
参考“效率视界”公众号的“审计工具箱”的 UI 界面,不断去完善增加功能,适配财审同质化工作的需求。
前面几个月主要做了“明细表生成相关”和“附注搭建”的功能。
核心主要还是“明细表”生成,同事在试点项目上和财审同事一起操作、测试,工具也断断续续完善了2个多月。
其实民间有个好处,就是快速响应,
正常一个系统,从需求调研、功能设计、软件开发、测试涉及很多人,时间也会非常长,
但这种小工具,就一个人,需求方、产品经理、开发、测试都一个人干了,不用太长流程。
比如,今天一个审计项目中,听到财审需要函证地址拆分省市区,
虽然这个功能已经有很多小工具了,但想着直接添加到我工具箱也很快,
直接用 Python 写个模块就完事了。
使用也很简单:
双击对应功能列表,点击“填写数据”,就可以打开Excel配置表:
把需要拆分的地址放上面一贴(审计人员非常依赖 Excel )
再点击一下前面一张图的“开始运行”,就可以生成结果:
由于使用的本地库,基本上 2 、3 秒就生成结果了。
这种数据处理工作,太适合中台了。
群里合伙人叮嘱函证地址需要把公司的注册地址也列上。
虽然这个功能也有很多工具了,但很多是付费的。
能免费就免费,能集成在一起就集成在一起,
又花点时间,Python 写个爬虫( Python 写爬虫实在太方便了)
还是类似操作,点击下“开始运行”,批量获取信息:
600 多家主体,也很快查完。(当然,中台建议还是直接使用企查查账号批量查询)
你看,一个人一天就能在工具箱上新增两个功能,
这个响应速度是很快的。
民间工具的弊端
散落在民间的工具最大的弊端就是太散了,
有 VBA 写的,有Python写的,有Excel公式,有Power query之类的。
使用起来挺费劲的,
所以,我现在搞这个工具箱就是想把常用的功能都集成在一起,
至少大部分情况,不用到处找。
还有个问题就是更新维护的问题,
因为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搞这些全凭兴趣爱好,
所以,其实这个更新维护成很大的问题。
像今年我们从5月份拉着部门的同事一起搞这个事情,
深入审计项目,梳理流程,测试,都是义务劳动,不可持续。
工时成本也有几十万了。
如果继续搞下去,还是需要所内资源的支持,
包括人力、工时、业绩政策的支持。
虽然我们可能搞不出多高大上的系统,
但我们可以把很多小而美的东西集成在一起,
西瓜刀、铁链、火药、硫酸、毒药、手枪、手榴弹、杀虫剂,每样都能独当一面,现在集中在一起,看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