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源自子姓。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的旧都及周国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传至偃,自立为王。偃之弟叫昌,昌生隆,改姓子,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于是又改子姓为汤姓。以上二支汤姓其始祖均为成汤。
〖郡望〗
汤姓的郡望主要有中山郡、范阳郡等。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被赵国所灭。秦代为钜鹿郡的领地。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设置中山郡。相当于今河北省北部地区。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正定县)。
〖堂号〗
汤氏以中山、临川、玉茗为其堂号。临川堂或玉茗堂:都是因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临川堂”。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显祖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议,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是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
〖堂联〗
汤姓的堂联有:飞星应兆(汤悦);治圃隐居(汤岩起)。文庙从祀(汤斌);孝感动天(汤霖)。瓯王威德远(汤和);诗公美名传(汤右曾)。临川传四梦(汤显祖);武进誉三绝(汤世澍)。长沙挹湘水之清(汤王寿 );彭蠡毓鄱阳之秀(汤显祖)。东坡居士休题杖;南郭先生且滥竽(汤东谷自题联)。姓字高标鼎甲(汤显祖);文章雄列大家(汤宾尹)。星堕掬盘,吞彩笔生辉光祖泽;风流治圃,禾窦峰垂训裕孙谋(汤氏祠联)。
〖名人〗
九九版《辞海》收录汤氏27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汤氏99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09例。汤姓的历史名人南朝有道人汤休;唐代贞元年间有道人汤灵彻;宋代有汤鹏举,金坛人,为御史中丞,宰相汤恩退;元代有著名学者汤弥昌,明代有汤显祖,临川人,戏曲家;明开国功臣汤和,天文学家汤铭;清代有汤右曾,仁和人,诗人。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汤姓6563人,临汾市1050人,洪洞县587人。
〖供橱〗
汤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
〖祖地〗
①商丘市,位于河南省,成汤建都之地,为汤姓发源地。②汤贻汾故居,位于江苏省常州市。③汤显祖故居,位于江苏省抚州市。④洪洞大槐树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古大槐树处。
〖家谱〗
汤姓的家谱有:《江苏常州汤氏宗谱八卷》(南开大学);《浙江萧山孝汤氏家谱不分卷》(浙江图书馆);《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二卷》(南京大学);《福建东山汤氏族谱》(福建东山县志办);《江西萍乡东桥汤氏三修族谱》(上海图书馆);《河南睢州汤氏家谱七卷》(河南图书馆);《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卷》(湖南图书馆(存卷2));《四川成都汤氏族谱不分卷》(南京大学);《汤氏族谱一卷》(上海图书馆);《汤氏家乘十四卷首一卷》(北京图书馆);《茶坊汤氏宗谱三卷》(四川图书馆);《汤氏续修宗谱二十七卷》(北京图书馆);《汤氏家乘》(北京图书馆);《汤氏家乘》(北京图书馆);《汤氏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北京图书馆);《汤氏宗谱五卷》(北京图书馆);《汤氏家乘》(北京图书馆)。
〖字辈〗
据民国手抄残本《汤氏家谱》,江西余江汤姓一支字辈谱为:“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迁徙〗
汤姓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的发祥地应该在今河南省境。汤姓苗裔于商代之时即已遍及于中原广大地区。这种繁衍情形,是缘于商都一再迁徙所致。据史料记载,商朝自商汤至纣王亡国,其国都先后有7次迁徙,即商汤时定都亳,至仲丁时,迁都于嚣;河亶甲时,迁都于相;祖乙初时,迁都于耿;后再迁都于邢;至盘庚,定都于殷,改国号殷,称为殷商;到武乙时,再迁都朝歌,直到纣亡。这时的汤氏后裔虽说因国都迁徙频繁,而散居中原大部分地区,但至秦汉之际,汤姓却主要以古时的中山和范阳两郡所辖之境地为其繁衍中心。而这两郡之地均在今河北省境内。可见,现在全国各地的汤姓人家,应该大多来自此地。汤姓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之时,不像别的姓氏那样大举南迁。据史料记载,汤姓大举南迁始于唐时。唐时已有汤姓从河南的光州固始,南迁于福建的漳州等地。宋、明之际,汤姓已称盛于湖南、江苏、江西及安徽、福建等地。
洪洞大槐树移民滕县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末自山西洪洞迁居张范乡汤庄村;孟县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孟县古河阳村;顺义县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老鹳窝迁居北京市顺义县沙岭村;孟县汤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居孟县。阳谷汤氏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张秋镇汤庄村;阳谷汤氏另一支始祖于明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居阳谷县安乐镇三官庙村。
威海汤氏一支始祖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文登前汤家沟;日照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五莲县刁屋;日照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五莲县河西;日照汤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五莲县集后;日照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五莲县小风堂;德州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德州陵县汤家;德州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德州齐河县唐庄;枣庄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十三年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山东省枣庄市中区汤庄;济宁汤氏一支始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山东省济宁任城蒋屯;莒南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莒南县花峪头;无棣汤氏一支始祖于明永乐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无棣县汤辛;寿光汤氏一支始祖讳楚仁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寿光市汤家埠;寿光汤氏一支始祖讳楚仁于明洪武二年自山西洪洞迁山东省寿光市汤家庄。
〖分布〗汤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闽赣浙、鄂湘大部、粤东、苏皖南部、滇中部、黑龙江西部地区,汤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达最高,在0.22%以上,有的达到0.66%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2%;广东中部、台湾、湘鄂西部、贵州大部、四川南部和东部、云南西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新疆西北地区,汤姓频率在0.11%—0.22%,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1%;在其他地区汤姓的频率不足0.11%,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69.7%,其中频率不足0.05%的地区占了50%。
汤
大槐树镇:上纪落
万安镇:康家坡
龙马乡:西崔堡
汤
汤 澄:明正德年间人,原籍赵城,任北直平山训导。(《赵城县志·科举人目上·岁贡》)
汤 广:明成化年间人,原籍不详,任赵城县医学训科。(《洪洞金石录·明重修前佛殿落成碑》)
汤 仁:明正德年间人,原籍赵城,任四川崇宁县训导。(《赵城县志·科举人目上·岁贡》)
汤 玺:明天顺年间人,原籍赵城。(《赵城县志·科举人目上·岁贡》)
汤之聘:明万历年间人,原籍不详,任赵城县典史。(《赵城县志·职官上》)
汤之相:明万历年间人,原籍湖广广济,任赵城县教谕。(《赵城县志·职官上》)
汤之中:明正德年间人,原籍赵城,任陕西洵阳县教谕。(《赵城县志·科举人目上·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