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2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要点梳理如下:
强调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
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
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本次会议强调,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提振消费一直是政策关心的重点。2025年伊始,“两新”政策继续加码。随着新一轮“两新”政策的实施,业内认为,消费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5年九项重点工作任务,第一项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部署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这既是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量发生变化后的必然选择,也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增长,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奠定基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如是评价。
本次会议提到的“人工智能+消费”,更是引发广泛关注。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消费市场。近期“春晚”中爆红的人形机器人更是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市场期待其在养老、消防等多领域的应用前景。
当然,提振消费的需求端很重要。“首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一个是适度提高基本养老金,一个是提高基础养老金,这都是跟收入有关的政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称。
对此,本次会议也提到,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要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完善税制、增加转移支付、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罗志恒建议。他补充提到,在补贴方面,要加大对特定群体的补助和支持,以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并提振消费,包括对失业大学生的补助、对农村老人群体的补贴、对于二孩以上家庭的特定补贴等。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
稳外资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外资企业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要纽带,是畅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关键力量,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国际引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吸引外资面临较为严峻复杂的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表示,会议对稳外资作出进一步部署,审议通过稳外资行动方案,释放出多措并举稳外资的明确信号。
本次会议指出,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深化相关领域开放试点。其中,“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得到广泛关注。
服务业开放被视为下一步的重点领域。2024年以来,我国相继在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出台扩大自主开放举措,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国范围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也曾公开表示,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特别是要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广工作;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升引资政策吸引力。
此外,本次会议还提到要“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优化外资并购规则和并购交易程序”。业内专家建议,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办精办好重点投资促进活动,广泛对外宣传在华投资机遇,擦亮“投资中国”这个金字招牌。同时,支持地方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举办招商引资活动,形成全国引资“一盘棋”。
“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关键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作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保障,让更多的外资企业选择中国、扎根中国。”一位业内专家提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建议,要继续坚持公平、透明、规范、便利等理念,以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为契机,加快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最大程度降低沟通和协商成本。此外,还要规划、推进和实施与世界银行新版营商环境评估相对应的系列政策措施。
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
本次会议还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提出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部分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有专家表示,当前,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并存,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整体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国常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本次会议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
不少专家谈到,在产业布局时有“一盘棋”思维。“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换代以及全球新兴产业爆发期。”一位行业人士分析称,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而且这些行业具有技术迭代特别快的特征,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间存在产业竞争,会推动新兴产业的本地化发展,就会在短期内造成一些产业投资过多,并由此形成低效产能与价格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系统性的组合拳同时协调推进。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马梅若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