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当日收盘,相关概念股中,除前述涨停个股外,长安汽车、建设工业、保变电气分别上涨4.73%、7.66%、2.82%。港股方面,东风集团股份高开48.30%,截至收盘,上涨25.70%。
就在前一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两大央企集团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同时宣布,间接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的消息。
“虽然公告中未明确指出重组对象,但市场普遍猜测两大集团旗下汽车制造领域的央企可能会进行合并重组,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整合,形成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国有汽车企业集团。”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上述重组事项反映出近两年间,央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趋势。根据此前国资委表态,今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仍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抓手,将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两大央企筹划重组
2月9日晚间,东风股份、长安汽车等多家东风系和兵装系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一时间,市场对于长安汽车、东风集团将进行联合重组的猜测骤起。
公告显示,东风集团、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或将导致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同时提醒,本次重组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具有不确定性。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集团是以汽车制造、销售、服务和技术研发为主业的商业一类央企,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目前,其旗下主要合资品牌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英菲尼迪、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等。同时,公司加快向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转型升级,发布了高端纯电动品牌“岚图”,定位于高端新能源汽车。最新产销快报显示,东风集团2024年累计汽车销量为248万辆,同比增长约2.5%。根据此前表态,东风集团将在2024、2025两年内推出14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和10款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车型,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长安汽车则是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特大型汽车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为268.3万辆,同比增长5.1%,创下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全年销量73.4万辆,同比增长52.8%。目前已构建了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智能电动品牌。长安汽车此前也曾提出加速调整产能结构,到2025年新能源整车产能达到120万辆/年,2030年新能源整车产能达240万辆/年,未来五年将陆续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同时加速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近一年间,国资委屡屡明确支持央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整车央企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2023年,三家汽车央企共完成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近360亿元,投资比重超过60%。
2024年9月,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上,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就包括中国一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集团与中国诚通的动力电池领域专业化合作项目。
“市场关于此次重组事项猜测的缘由之一,与去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公开发表的一段讲话不无关系。”前述分析人士说,央企在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和转型正按下“加速键”。
“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在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急需加力加速,奋力追赶。”去年3月,苟坪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曾指出,要正视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加大资源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倍增行动计划,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开展高质量投资并购,专业化整合,加快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央企重组整合加快推进
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
今年1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表示,将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具体而言,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提升中央企业在重要行业产业中的地位作用;二是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聚焦主责主业,整合优势资源,减少行业内卷;三是进一步强化整合融合,推动从资产合向业务合、人心合、文化合转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2024年以来,央企重组整合取得一系列进展,新组建了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同时,央企重组步伐加快,多个项目先后落地:广晟有色实控人由广东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成飞集团注入中航电测宣告完成、凌钢集团正式列入鞍钢集团、华润集团入主长电科技。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2月8日,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注册资本100亿元,由中国五矿持股53%,青海省国资委和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47%。
另有多起央企重大资产重组正在稳步推进。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今年1月获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同月,中核科技发布重组预案,拟定增收购中核西仪98.88%股权;2月,电投产融公告称,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及定增方式,收购电投核能100%股权正在履行评估备案手续。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央企整合步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换挡提速,走出并购重组新路径。重组后的央企在科技创新方面将表现出更强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张弛 编辑:刘能静 邮箱:fnweb@126.com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