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尽劫波|天龙山石窟的历史与艺术

文化   2024-11-09 22:33   山西  



Tianlong 

 Mountain

     Grottoes

  度尽劫波|

天龙山石窟的

历史与艺术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南方向40公里处的天龙山腰,海拔高1700米。石窟始建于北朝东魏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经由北齐、隋代、唐代开凿。现存石窟25座,分别位于东西两峰山崖之间,绵延1公里有余。



一、悠久历史



东魏时期,大丞相高欢进据晋阳(今山西太原)期间,在天龙山地区修筑避暑行宫,并开凿石窟,这是天龙山石窟的雏形。北齐时,晋阳作为政治、文化、军事中心,重大军国政务号令皆由此出,天龙山石窟因而也受到重视,继续开凿。到了公元560年,北齐孝昭帝高演在这里修建天龙寺(北宋改名为圣寿寺)。到北齐亡于北周时,天龙山石窟的修建已经小有规模。在此后的隋唐五代,也是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寺凿窟。直到宋金元时期,天龙山石窟在经历隋唐兴盛之后逐渐衰落下来。明朝时又有小规模开凿,此后沦为沉寂。




二、主要景点



1


石窟主区



石窟主区开凿于东峰和西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洞窟沿崖面自东而西排列,其中东峰分上下二层,上层4个窟,下层8个窟;西峰13个窟。

由于20世纪他国对石窟的盗凿,石窟里的塑像许多都残缺不全。它们经受长时间的风吹雨晒,遭到磨损与风化,颜色也变得暗淡。即便如此,塑像的魅力仍丝毫未减。工匠们技艺的高超、雕刻的匠心、虔诚的信仰、风格的独特在塑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作为东方雕塑艺术的瑰宝,见证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辉煌,也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融。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2


漫山阁



天龙山最大的石窟为西峰第九窟,窟上建有宏伟的木构阁楼,称为“漫山阁”。漫山阁为四重檐歇山顶,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构思精巧、古朴庄重。

阁内佛龛分上下两层。中间的十一面观音像端庄典雅、姿态优美、服饰华丽、栩栩如生,呈现出“曹衣出水”的塑画风格,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3


白龙洞



白龙洞,创建于北齐年间,是古人祈求风调雨顺的场所。现存正殿三间。殿内供有明代木雕龙王及侍者像,刻工精湛,形象生动,堪称木雕珍品。

白龙洞西侧有巨石凿成的池沼,历经1400多年,下有清泉,水质纯净、甘冽,传说池内隐蛰一白龙,故称白龙洞。被誉为天龙八景之一“龙潭灵泽”。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三、不幸劫难


1918年,日本人关野贞对天龙山石窟进行实地勘察,他将调查报告发表于日本《国华》杂志,引发了世界探险家们的研究及搜集热潮。在关野贞发表天龙山石窟调查报告多年后,另一群起了歹心的日本人也来到天龙山石窟,他们买通祠庙主持,切割塑像,非法攫取,盗走了大批精品造像。之后其他盗窃者也闻风而动,前来掠夺与破坏。当时的一些有志之士得知此事后,组织当地群众奋力反抗,竭力保留下来一部分被凿下的佛头和造像残躯,现存晋祠博物馆中。而其他被盗贼窃取的塑像经拍卖后散落于世界各地,绝大多数被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有众多东亚馆藏的博物馆收藏。



四、保护与修复


千年积淀毁于一瞬,雕塑一时身首异处,四散飘零海外。解放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文物部门多年来的悉心保护和持续治理,满目疮痍的天龙山如今绿意盎然。一方面,有关部门加强对石窟的修复,努力找回流失的塑像。另一方面,文物局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在国外多个博物馆中采集天龙山藏品的三维数据,借用科技的力量对塑像进行数字复原。天各一方,身首分离的造像,终于有机会合归一体,再现昔日的神采。目前,《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正在天龙山景区展出。


(下图为对流落他国的天龙山藏品采集的部分图片)



结语:

2021年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顾祖国的第一百件流失文物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随着我国的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断加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文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杨启悦
审核:政观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郭雅馨 刘 慧 吴雅雯
指导老师:高思恩
二审:齐晋杰
三审:王 毅

山西大学政观传媒
服务于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管人,观天下。致力于服务政管师生,为师生们提供各种活动、学习、生活的资讯;宣传学院各项活动,加强与校内外的联系,提高我院知名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