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工程师之魂》被群嘲,外企工程师的看法?

百科   2024-12-07 19:28   广东  

作为一名在外企工作了12年的工程行业从业者,对“工程师”有着与大多数人不同的理解。比亚迪出版的《工程师之魂》引发了大范围嘲讽,原因很简单——我们到底有没有“工程师文化”?以下是我对国内外工程师差异的一些看法,欢迎讨论!

1️⃣ 工程师Title的泛滥

在国际工程界,“工程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职称,必须通过严格的认证和考核,甚至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在能源、化工还是科技行业,工程师是团队中最值得信赖的技术支柱。他们的价值体现在专业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上,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在国内,“工程师”更多是一个“头衔”,甚至成了很多单位内部评审的“标配”。只要资历够,年限到,甚至不用动手做项目都能评上“高级工程师”。更讽刺的是,这些所谓的“高工”,面对实际问题时却经常无从下手。

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整个职称体系的荒谬。一个连基础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工程师”,又怎么可能被尊重?比亚迪出版《工程师之魂》,是不是忽略了自身是否有资格代表“工程师”文化?

2️⃣ 标准和规范的滞后 在国际上,行业规范和标准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支柱,比如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和 IET(英国电气技术协会)等,这些规范不仅严谨,而且会不断更新,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国外工程师在这些标准指导下工作,能够专注于创新和优化,而不用担心外部环境的干扰。

国内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很多行业的标准滞后于实际需求,甚至出现“因人设标”的乱象。工程师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只能依靠经验和猜测完成工作,最终的结果往往要“等问题出现后再修复”。

更令人失望的是,即使在部分标准已与国际接轨的领域,国内的执行力度也远远不够。没有严谨的标准,又怎么能培养出真正严谨的工程师?

3️⃣ 工程师待遇的巨大鸿沟 在国际上,工程师往往是高薪群体,这不仅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社会对技术和知识的尊重。反观国内,许多人表面上是“工程师”,实际上却成了画图工、测量员,甚至体力劳动者。更重要的是得不到尊重,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和行业的恶性循环。

工程师文化从来不是喊口号,更不是一本书就能塑造出来的!你认为国内的“工程师”文化还有救吗?

来源:外企游骑兵Jim

    👇👇👇更多技术资料👇👇👇  

进大家庭⭕圈探讨回复: 交流

 往期精彩回顾 

DC-DC硬件电路基础知识-较全面    
两个MOS管背靠背串联,就会组成双向开关

踩坑又给项目埋雷,这RS485自动收发电路设计    

电路一点通
“电路一点通”聚电路技术资源、电子电路、高品质电路图、电路原理图,每日电路赏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