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有术”,打造“校城协同”治理新示范 ——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周边环境升级记

政务   2024-11-28 17:32   北京  

导 读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是回天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重点项目,主要解决清华附小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候区空间不足等问题。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会同回天专班、天北街道、区教委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方案优化研究工作,快速推进实施建设。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位于昌平区天北街道,项目整体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19年投入使用,二期计划于2025年9月建成投用。目前一期仅开放南门,且该校门紧邻天通苑地区交通主干道太平庄中街。随着该校就读学生越来越多,上下学时段导致周边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候区空间不足等问题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一块“心病”。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和有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安全隐患,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围绕交通疏解与环境治理等核心环节,深入研究并制定整体优化方案,力求打造“校城协同、综合治理”的示范工程,为不断完善学校周边的交通与环境条件、持续开展回天地区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影像图


疏导结合,畅通“最后一公里”上学路


针对放学高峰时段占道停车、瞬时交通压力大等问题,通过道路断面调整、增加停车资源、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增设停车港湾等措施优化交通供给,减少上下学高峰时段的拥堵,增强学生和家长通学路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切实实现安全通学、便利通学、环保通学。

通学服务


针对停车难问题,深入梳理并整合学校周边可利用的停车资源,在充分考虑空置停车位和错峰停车等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推动共享周边停车资源、增设路侧限时停车位等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缓解放学期间的停车压力,提升家长接送体验,营造安全、有序的接送环境。


校城融合,打造校门口亮丽风景线


针对等候区域空间有限,放学瞬时人流压力大,车行、人行交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以及等候区休憩设施缺乏等问题,结合师生、家长及市民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利用道路人行空间,对校园南门及西侧的家长等候区进行精细化设计,拓展等候空间,提升环境品质。


在校园南门西段,将校园围墙适当后移,腾出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将等候区域的宽度从原有的3米扩展至9米,同时,增设座椅和遮雨棚,为家长提供便利、遮蔽风雨,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与便捷性,提升了整体的体验感和幸福感,营造舒适便利的人性化环境。围墙设计上充分融入清华元素,主体栅栏采用坚固的仿木纹钢材,并设计为30度的倾斜角,不仅增加美观性,还有效减缓风力,显著降低了周边风速,为家长们营造出更为舒适的等候环境,实现了空间利用与人文关怀的巧妙结合。

西侧围墙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后的家长等候区,不仅增加了一座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平安桥梁”,更为家长量身打造了“平安护学路”,使校门外的这份等候充满了温暖,形成了一道人、景交织的靓丽风景线。

改造后家长等候区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昌平分局积极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时疏通、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难点和瓶颈问题,切实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落地。近期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后,显著缓解了校门口的拥堵现象,为学生和家长的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赢得了周边居民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

清华附小学生家长赠送的锦旗


下一步,昌平分局将以人民为中心,纵深推进回天行动计划项目建设,进一步聚焦城市更新、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短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规划引领重点项目实施,织补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回天治理取得更为普惠的工作成效。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拆后利用出实效,昌平“颜值”“内涵”双提升

全市首例“抵押即交证”改革在昌平区成功落地

创新实践,服务升级——昌平分局推动规划许可豁免政策高效落地

支持城市更新,加强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召开规划土地政策宣传解读培训会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百家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发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权威信息,解读重大规划计划、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搭建公众参与互动阵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