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 月 13 日,珠海市卫生健康局正式对外公布了一则关于某医院停业的批复公告,其具体内容为:
经审慎研究,现批复同意该医院停业,停业周期自发文当日起,一直延续至 2026 年 1 月 7 日。并且,在停业期满之前,医院需依照相关规定向卫生健康局申请重新执业的手续。
由此宣告,自 1 月 13 日起始,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步入正式停业阶段。
实际上,尽管大众对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的熟悉程度或许不高,可这家医院却有着不容小觑的背景。它是由遵医五院、斗门区人民医院以及深圳九明药业集团携手合作创建的一家三级专科综合医疗机构,坐落于斗门井岸,其所处之地正是曾经广为人知的原斗门人民医院旧址。该医院的功能涵盖医疗、康复、养老等诸多领域,院内设置的病床数量超过 300 张。
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是珠海首家老年病专科医院,更是当地第一家民营三级医院。追溯其发展历程,该医院于 2018 年获批开始营业,然而令人感慨的是,从开业运营至停业整顿,仅仅历经了 6 年时间。
从创办团队的构成来看,遵医五院如今已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医疗领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与影响力;而深圳九明药业集团作为全国知名的医药企业,同样拥有雄厚的资金与技术实力。
按理说,凭借如此卓越的创办团队组合,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理应朝着蓬勃发展的方向迈进,可现实却与之相悖,迎来的竟是停业的结局。
至于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停业背后的深层缘由,截至发稿时刻,相关调查人员仍未能成功打通该医院的所有联络渠道,故而尚未能确切知晓停业的真正原因。翻阅该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可以发现,其上一次信息推送定格于去年 7 月 25 日,此后便如同陷入沉寂一般,再无任何新动态发布。
不过,通过深入挖掘过往信息能够察觉,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的停业并非毫无征兆。
去年 10 月 11 日,珠海民政局曾发布一则公告,其中表明:九明(珠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旗下所设立的医疗机构 “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已然与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解除了《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自 9 月 28 日起便终止了医疗保险服务的提供。
与此同时,九明(珠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也丧失了珠海市高龄重度失能长者长期照护定点服务机构的资质条件。
这也就意味着,自去年 9 月 28 日起,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就已经停止了医疗报销服务,直至今年 1 月 13 日,停业一事才得到正式官宣。如此一来,珠海地区的养老机构数量再度减少一家。
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养老行业关注度日渐提高。
据相关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从7%上升至12.6%,这一比例在2035年将攀升至22.3%。
至2035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人;至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8亿人。
而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不断上涨。
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养老市场也将迎来增长红利期。
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就连房地产企业也纷纷踏足养老领域,想瓜分“银发市场”一杯羹。
但是,养老产业真的是新“风口”吗?
不一定,入住率是关键!
通过公开数据来看,从2019年至今,全国养老机构相关企业注册量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其中截至去年12月11日,全国养老机构相关企业注册量为681家,相比于2023年全年下降了22.5%,仅为2019年全年的26%。
此外,201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350万张,收养275万人,入住率78%。到了2022年,养老机构床位545万张,收养230万人,入住率只有42%。
这意味着,养老院有将近60%的床位处于空置。
据了解,养老院想要盈利,一般入住率要达到70%以上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在入住率不高的状态下,养老机构之间也充满了内卷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在珠海,养老机构也是颇多,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珠海已有23家养老中心,其中香洲区最多,有12家;其次是斗门区,有7家;金湾与高新区各有2家。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像珠海九明老年病医院这样的养老机构,想要活下去,只有通过改革跟上时代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对此,你怎么看待?
来源:临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