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英国,人们大概会联想到那些身着华丽服饰,在庄园内翩翩起舞、谈笑风生的贵族交际场面。《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庄园、《唐顿庄园》的原型海克利尔城堡,拼绘出大家对于英式贵族风情的印象。
英国庄园里的风景园林,以其精巧别致闻名于世,但少有人知,其设计理念却深受中国园林的影响。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的苏州园林。这些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成为了英国园林设计师们汲取灵感的源泉。
英国萨默塞特郡赫斯特库姆庄园
中式园林的设计讲究“道法自然”,追求有限空间内的无限自然。园中设水、盖因自然有湖;园内有石、皆由自然见山。“中式园林并不复刻自然世界,而是建构园林与自然的精神联系,以及一种写意的自在精神。我们并不刻意把树修剪成一定的形状,而是让它们自发长成独特的样子。”英国皇家规划学会主席杨威介绍说。
在中式园林传入之前,英国园林设计一度深受法国影响,追求高度人工化和对称美。然而,随着中式园林理念的流行,英国园林设计开始发生变革。欧洲最早关于中式园林的描述来自16世纪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马国贤。他将铜版画带入中国,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受命绘制皇家园林。后来他将一部分画作带回欧洲,向英国国王展示,并受到当时王公贵胄的追捧,中国园林风格由此风靡全英。
中国园林之都——苏州
英国设计师们开始打破传统的轴对称布局,引入曲折蜿蜒的小径、变化多端的水景和错落有致的山石,使园林更加富于变化和生机。这种自然主义的园林风格在18世纪的英国是非常大胆的尝试,却最终成为了英国园林的主流。当时的设计师科普尔斯通·班菲尔德在他的赫斯特库姆庄园里完美演绎了中式园林的设计理念,石壁峭立、明暗成趣、曲径通幽。
“借景是中式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我们可以远借,通常是山脉;可以邻借,可能是附近的建筑。简言之,就是园中可见的园外景物为园林所用。而园内设置经过精巧布局,与园外之景物相映成趣。”英国园林历史学家帕特里克·康纳说。
到18世纪后期,中国理念与英国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被称为“英中式园林”。接下来的三百多年里,这种新自然主义风格,被整个欧洲的园艺设计师所追捧,这一传统至今仍历久弥新。
法国凡尔赛宫以几何造型为主
19世纪,世界顶尖的植物学家被称为“植物猎人”,他们周游世界,采集植物物种。其中,英国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也被英国人称作“中国威尔逊”。他的著作《中国――园林之母》见证了他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也见证了中国园林对英国庄园产生的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植物猎人筛选他们认为能够在新环境中生长的物种。菊花、木兰、山茶、蜀葵、绣球、栀子花等中国植物漂洋过海,成为了英国园林中的璀璨明星。这些植物不仅丰富了英国园林的色彩和层次,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浓郁的异国风情与醉人的花香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