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受邀在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大会上介绍生态文明教育经验,南京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两次被央视《新闻联播》关注;
全年共举办各类生态文明教育主题活动309场,提前四个月并超额完成南京市政府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
这是2024年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2025年新年伊始,南京首次启动生态环境小志愿者招募活动,便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热捧,吸引近500人踊跃报名参加,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生态文明教育缘何“流量”不断?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因为近年来南京坚持将珍惜生态、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全市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不断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在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34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8家环保设施单位全年开放
流动的水文化字幕、地球形状的屏幕互动、沉浸式体验、动感单车、人体含水量测试、互动小游戏……1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江宁区秦淮河畔的水—PARK科技馆,五花八门的展品与尖端的绿色技术让人目不暇接。漫步其中,仿佛在翻阅一本生动的水百科全书。
科技馆讲解员张睿介绍,科技馆主要分为“上善若水”“与水携行”“缘水而兴”“智者乐水”“惜水如金”“水润万家”等六个主题,每个主题对应不同的空间设计,多种展示形式相结合,动静互补,呈现给受众多样化感官体验。
“通过参观,让孩子详细了解到水的形成与循环、水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等知识,很有意义。”正领着孩子参观的孙女士告诉记者。
从江宁水—PARK科技馆到长江江豚科教中心,从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到南京华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南京充分挖掘34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特色,组织8家环保设施单位毫无保留地面向社会开放,并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场次多达110场。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我市还精心策划了5条“美丽南京”生态文化精品体验线路,环保主播化身“导游”,带领观众线上打卡,通过镜头领略南京的生态之美,累计吸引观看人数超10万人次。这些线路不仅串联起了南京的众多生态景点,还将环保知识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学到实用的环保知识。
“每逢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都会借助这些环保平台和环保线路,精心策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联合媒体大力推广,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培训科副科长王莎说。
培养一批宣讲人员
出版一系列科普读物
“2023年10月,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万米高空,一道黑影一闪而过,与此同时,南京的一台GPS点位也随之而动。这让每个人心里一阵触动:‘终于,它回来了’。它,究竟是谁……”去年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现场,作为南京市2024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大赛优秀代表,恽梦婷在台上讲述了发生在南京的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像这样的宣讲员,南京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活动,通过一场场精彩的主题宣讲,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如春风般吹进机关、社区和企业,让更多人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止宣讲员,南京还连续两年培养了130名以中小学教师和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青年科普志愿者队伍,他们走进校园、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为广大青少年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教育资源。
为了让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南京出版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科普读物。《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以生动有趣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揭秘了南京本土明星物种的生存奥秘,如中华虎凤蝶、长江江豚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南京独特的生态世界中,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南京生态名片系列丛书》全方位展示了南京的生态特色,将南京的生态美景、特色物种等一一呈现;《自然笔记作品集》汇集了众多自然爱好者的观察记录,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自然物语》则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领读者走进自然,领略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还研发了10套生态文明教育素养标准课程,这些课程紧密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深入阐述生态文明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推广23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优秀课程,将基地的实践经验和特色教学内容分享给更多人,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环境小记者”“环保小局长”等
为南京好生态代言
去年10月28日,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大会在上海举行,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戴虹受邀参会并作南京环境小记者项目经验交流和分享。
戴虹介绍,2012年至今,南京向全市范围内招募“环境小记者”,通过组织专题调研、体验实践、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鼓励、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的环境变化,引导生态思考,以实地采访、调查、研究等方式提出解决建议,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环境素养。
来自南京市金陵小学广志路校区的高嬟莀每次培训都写下满满的笔记,她说:“成为一名‘环境小记者’后,我发现保护生态其实离我们很近,而且力所能及,非常希望能讲好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在南京,除了“环境小记者”,还有一批“环保小局长”。据了解,自2019年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市台办联合开展 “我是环保小局长”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态环境,带动同学、家庭、社会共同参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1所小学参与其中,开展了超百项环保小课题研究,培养了363名“环保小局长”。
更多的特色教育项目还在孕育中。
✦连续3年开展校园生物多样性调查,组织学生们观察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动物的栖息、繁衍等行为;
✦连续7年开展中华虎凤蝶社会同步调查,学生们跟随专家脚步穿梭在山林之间,寻找中华虎凤蝶的幼虫、蛹和成虫,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实施“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行动计划,组织学生连续12年连续监测水、气、土壤,感受长江生态环境变化……
一次次专题调研、实地探访、实践体验,既提升了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养,也带动着一个个家庭积极投身环保工作。
“新的一年,我们计划组建100名生态环境小志愿者团队,通过系统培训、主题实践和环保行动,提升环保志愿服务能力。”戴虹表示,在培育本土生态文化方面,将开展 “我和长江”主题青少年生态文化作品征集、“光影时空,镜览金陵” 摄影采风大赛等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创作热情,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私信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来源:紫金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