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笔录要点
(一)准确填写基本信息
检查时间。依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文书格式范本》(2021年修订版)要求,检查时间务必从起始到结束精确到分钟。精确的时间记录对于明确检查时效性意义重大,可有效避免后续可能产生的争议。例如,在处理如食品在特定时间段内不当储存这类违法行为时,精准的时间能精准界定行为发生时段。在实际工作中,切不可为图省事只填年月日而忽略小时和分钟,因为精准的时间记录是现场检查笔录完整性与规范性的体现,也是其作为有效证据的关键要素之一。
检查地点。填写检查地点时,需按行政区划写明检查场所所在市(区)、镇、村以及具体门牌号码。若无门牌号码,则应依据方位、距离并结合附近标志性建筑物进行描述,同时可通过拍照、摄像予以印证。比如在农村检查涉嫌无照经营的小作坊,若地址无明确路牌和门牌号,可描述为 “位于XX村,距离村东头大树约50米,位于村卫生室西侧房屋”。准确的地点描述有助于精准确定被检查对象位置,便于后续复查以及在法律程序中明确检查范围。
执法人员和当事人信息。要按照《使用指南》要求,依据当事人类别填写完整、详细信息。当事人应具备民法上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有字号的个体工商户,要列字号为当事人,写清营业执照上全称;若当事人为无营业执照在平台销售相关产品的个人,也要如实记录个人身份信息,如在处理无营业执照网络销售赝品案件时,当事人信息应包含本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居住地址等可识别身份的信息。准确的当事人信息对后续法律程序推进极为关键,关乎处罚决定送达及诉讼中对象确定等。
应严格依据《格式范本》列举内容逐项填写,确保信息完备。执法人员需具备合法执法资格,且现场检查执法人员数量不得少于两人,这基于执法程序合法性及监督制衡机制要求,便于执法中相互配合、监督,确保执法公正、合法、有效。
(二)妥善记录通知当事人到场和证据保存情况
当事人不到场或拒绝到场。若当事人不到场或拒绝到场,需特别留存通知当事人的证据,可通过录音、录像、邀请见证人等方式记录执法人员通知情况,并留意在通知当事人到场情况栏填写见证人身份信息,由见证人签字或盖章。在当事人不配合时,这些见证或记录手段能从侧面证明执法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在后续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可作为执法程序合法的重要依据。例如,对涉嫌销售过期化妆品的企业检查,若企业负责人拒绝到场,执法人员录像记录通知过程并邀请附近社区工作人员见证签字,这些资料可增强现场检查行为合法性与有效性。
现场证据相关情况。检查过程中的证据情况,如现场收集书证、物证,拍照、摄影、录像活动,以及采取强制措施、抽样取证、现场鉴定情况等,均应在笔录中说明。这有助于完整呈现检查现场全貌,为后续处理案件提供充分依据,保证证据链完整性。比如在食品安全案件检查中,对疑似过期食品拍照、抽样取证等行为都要记录在案,包括抽样食品名称、数量、批次等信息,为判断是否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供有力证据。
(三)全面记录现场情况
物品和人员情况
要写明被检查场所内人员与场所关系、在场活动情况及检查中的行为表现。例如检查工厂时,明确哪些是一线工人,哪些是车间管理人员,以及他们在执法人员检查过程中的表现,是否配合检查、提供相关信息等情况。
需详细记录商品数量、品种、规格、包装、标识、质量状况等。比如检查超市乳制品货架时,要记录每种品牌乳制品数量、规格(是200ml还是500ml装)、包装(纸盒装、瓶装还是袋装)、标识是否齐全(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以及质量状况(有无损坏、变质情况)。
特殊情况记录。对于现场收集书证、物证,拍照、摄影、录像活动,以及采取强制措施、抽样取证、现场鉴定情况等,都要详细记录。如对药品生产企业检查,若怀疑药品质量不合格进行抽样检测,要在记录中明确抽样药品名称、批次、数量,抽样具体位置(是成品库还是生产线上)及抽样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信息。
(四)重视现场笔录的规范要求
笔录用语规范。现场笔录反映的现场所见应客观真实,避免主观评论,要避免使用 “违法”“非法”“擅自” 等带有主观判断性词语。例如不能写 “该企业违法经营”,而应客观描述企业经营行为,如 “该企业在未取得相关许可证情况下进行了某类产品的经营活动”。采用纪实、叙述语言描述现场情况,有助于保证笔录客观性和中立性,防止后期审查或争议中因用语不当影响证据效力。
对现场物品状态的记录。对现场物品状态记录要精细、准确,笔录中记录的物证和拍照物品所在位置、名称、数量、状态、标记等需一致,使现场笔录与现场拍照、现场提取的物证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构成完整证据链。例如记录被扣押的涉嫌侵权产品时,笔录中的产品名称、型号、颜色、外观损坏情况必须与照片及实物统一,若笔录记载有某标志而照片或实物中不存在,会影响证据可信度和有效性。
避免笔录混同于询问笔录。现场笔录不同于询问笔录,除程序要求的回避、告知内容外,不要记录当事人陈述,不要采用一问一答形式。若需记录当事人陈述,要另行制作询问笔录,因二者在性质、目的和格式上均有区别,现场笔录侧重客观记录检查现场情况,询问笔录重点在于获取当事人陈述和辩解内容等信息。
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现场笔录应载明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由办案人员、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若无法通知当事人,当事人不到场或者拒绝接受调查,当事人拒绝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的,办案人员应在笔录或其他材料上注明情况,并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必要时邀请见证人。例如对偏远地区小作坊检查,若负责人拒绝签字,执法人员可在笔录注明 “负责人XX拒绝签字,已告知后果且进行录像记录”,并备好录像资料以备后续程序需要。同时,现场情况最后一行文字后有空白时,应加上 “以下空白” 字样,表明笔录内容完整性。
当场制作笔录。笔录是对现场检查情况的真实记录,必须当场制作,不能事后补填。当场制作能最大限度保证笔录内容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因时间间隔导致记忆偏差或其他不规范行为出现。例如事后补写笔录,可能出现不符合事实信息误记录或检查实际情况得不到详尽体现等问题。
二、做好市场监管现场检查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
制定检查方案。针对不同检查目的,应事先制定相应检查方案。例如开展医疗机构常规检查时,先明确供应商档案、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特殊管理药品等检查要点,细化检查涉及各方面,再列出各检查要点涉及的法律法规,便于检查中准确判断医疗机构行为是否合规;明确检查方法,依据法律法规采用合适方式,如查阅文件、实地查看、数据核对等;确定处理依据,针对可能发现的不同问题预先制定处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
人员分工安排。根据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性格特点进行分工。比如安排熟悉药品管理法规且工作细致、耐心的执法人员负责药品购进验收环节检查;选派沟通能力强、应变能力好的执法人员负责与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交流,解答疑问并协调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分工能提高检查效率,充分发挥执法人员优势,使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应急与心理准备。检查前要对检查走向和形势发展心中有数,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应急预案和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可能涉嫌刑事犯罪时,应考虑邀请公安部门共同检查,应对复杂局面,像涉嫌制售假药且数量大、性质恶劣情况,公安机关介入利于深入调查和固定证据;夜间检查、飞行检查时,要考虑人身安全问题,尤其在治安环境复杂地区或对易引发冲突行业(如娱乐场所等)检查时,要提前制定保障自身安全措施;检查医美机构、妇产医院等以女性为对象的机构时,应多配备女性执法人员,减少被检查对象抵触情绪,便于检查工作灵活、人性化开展。
(二)实施阶段
专业智慧并用。现场检查形势复杂多变,应由综合能力强的执法人员带队。带队人员既要灵活掌握现场情况,根据被检查对象配合程度、现场发现问题严重程度等适时调整检查策略,又要坚守原则,确保检查按预定方案进行,不因外界因素偏离执法公正性。例如检查大型超市时,发现部分商品标价签有小问题,超市表示马上整改,带队人员要权衡在确保监管目的实现情况下可灵活处理,先记录情况并要求尽快整改,但若发现大量商品存在价格欺诈等严重违法行为,则必须严格按法律法规处理。
有效沟通交流。带队人员要善于与当事人沟通,及时安抚、化解抵触情绪,对当事人可能存在的误解、担忧及时解释说明。比如检查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过期原料违规行为时,企业担心检查结果影响企业形象,带队人员可解释检查目的、标准及企业积极配合对结果判定的积极影响等。同时,带队人员要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人员过错,其他人员按分工完成检查内容,有疑问私下与带队人员沟通、汇报,避免在当事人面前产生内部争议或混乱,保证执法队伍统一形象。此外,执法人员要尽量避免与当事人对立,保持冷静、公正态度,通过平和沟通促使当事人积极配合检查工作。
适时调整策略。带队人员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现场检查方向、节奏。例如检查餐饮企业时,开始发现后厨食品原料储存有小问题,但随着检查深入发现厨房卫生设施不符合标准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此时检查重点应从食品原料储存转向厨房卫生设施全面检查,加大这方面证据收集力度,并调整检查节奏确保重点问题深入检查。
(三)收尾阶段
互相校核笔录。现场笔录制作完成后,执法人员应交替对笔录进行重新校核,检查内容是否有遗漏、信息是否有误。例如一位执法人员记录的商品数量,另一位可通过检查中的清点记录或拍摄的照片、视频等资料核对;对于专业性较强内容,如医疗设备参数记录,互相校核可避免因误解出现错误。重点关注涉及行为定性内容是否准确,因其直接影响案件判断和处理结果,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疑似违法行为,描述要准确、客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回顾查漏补缺。要回顾整个执法过程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笔录失效的纰漏,比如检查中是否有应遵循的法定程序未执行到位(如未向当事人正确告知权利义务等),若有要及时更正。同时,要对整个检查过程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检查工作提供参考,不断提高现场检查质量和效率。
三、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技巧
(一)巧妙把握记录顺序
边查边记。检查过程中,按检查工作顺序边检查边记录,这与实际检查进程契合,能保证记录内容连贯性和真实性。例如检查生产车间时,从进门看到的设备、物料摆放,到生产流程各环节,依次记录下来,可避免记录内容出现失实、误差、遗漏、重复和紊乱等问题,也有助于后续对检查过程回顾和证据整理。
同步记录辅助证据。检查过程中,拍摄现场照片、提取证物时,也要同时记录相关信息。比如检查化妆品生产企业时,看到标注可能有问题的化妆品成分标识,拍照同时要在笔录中记录拍照时间、位置以及标识在产品包装上的位置等信息,使笔录与照片等辅助证据内容相互呼应,更好构成完整证据体系,在后续案件处理中更直观、有效地提供证据支持
(二)重点捕捉关键信息
聚焦主要违法事实。主要违法事实要依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规定认定。对于某个被管理当事人,不同类型违法事实有不同判定标准,一般违反禁止性条款的事实比违反义务性条款的事实更严重,造成危害后果的事实又比单纯违反禁止性条款的事实更关键。例如食品安全领域,企业未履行索证索票义务(违反义务性条款),但生产销售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违反禁止性条款且有危害后果),应以后者为重点记录的违法事实。抓住主要违法事实重点,能为采取进一步具体行政行为(如处罚、责令改正等)奠定基础,也有助于提高现场检查效率和针对性,使有限执法资源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准确详尽记录。记录关键信息时,一定要准确、具体,不能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描写和叙述,不要使用模糊性语言。例如记录产品数量时,不能写 “大约多少”“多少左右” 等不确定词语,必须明确具体数字;描述产品质量状况时,不能简单说 “有问题”,要具体说明问题表现,如 “包装破损”“标签标注成分与实际成分不符” 等具体情况。这样准确详尽记录能使现场笔录在内部审核、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清晰反映检查现场当时实际状况,增强证据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规范检查行为
遵守合法程序。确保实施主体合法,行政机关或授权机关应具有管辖权,且符合级别管辖、属地管辖原则,这是保证执法行为正当性基础。例如处理跨区域企业违法案件时,需要属地有管辖权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当事人合法,现场检查笔录当事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保证在法律认知和权利义务承担上的有效性,避免因当事人主体资格问题导致检查及后续处理程序出现争议。
四、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笔录易犯十大错误及纠正方法
不是当场制作现场笔录
错误描述:笔录事后回忆,时间不符。
纠正方法:即时制作笔录,准确记录时间。
询问笔录时间与现场笔录时间重合
错误描述:询问时间包含在现场检查时间内。
纠正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不重叠。
当事人列错
错误描述:现场笔录与处罚决定书当事人不一致。
纠正方法:核对当事人信息,个体工商户以字号为当事人。
现场检查情况中直接对违法行为定性
错误描述:笔录包含主观定性描述。
纠正方法:客观记录现场状况,避免主观定性。
现场笔录中记载情况与其他证据矛盾
错误描述:笔录记录与其他证据不一致。
纠正方法:确保笔录记录与其他证据一致。
现场检查情况记载过于简单
错误描述:笔录记录过于简单,信息不足。
纠正方法:详细记录检查情况,提供足够信息。
数量记载出现大概
错误描述:使用不准确词语记录物品数量。
纠正方法:准确记录物品数量,避免使用不准确词语。
其他在场人员签名写为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
错误描述:将其他在场人员签名视为法定代表人签名。
纠正方法:明确记录指派人员,确保签名准确性。
没有记载当事人是否在场
错误描述:未记录当事人是否在场及配合检查情况。
纠正方法:明确记录当事人是否在场及配合检查情况。
没有写明出示执法证件
错误描述:未记录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情况。
纠正方法:明确记录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