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基金指南

文摘   2024-09-14 09:50   河南  

 转自: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实验室的融合、开放和对外交流力度,同时为青年科技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创新研究渠道和成果展示机会,现发布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指南。

一、选题范围

      针对新型航天器热控需求,面向复杂系统热管理、空间复杂环境效应机理与调控方法、大功率高热流密度热量输运与调控方法、空间极端温度控制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开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性及创新性研究,为提升航天器热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1.  1.  用于航天器热控优化设计的机器学习系统框架研究

      面向新一代航天任务热控系统设计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航天器的热管理性能评估和预测,针对微重力下严苛空间资源约束及复杂传热特性,实现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变,构建用于航天器热控优化设计的机器学习系统框架,开展机器学习系统框架与换热系统热性能参数耦合,实现对未知环境下换热系统热能效的准确预估,提升航天器复杂空间热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1.  2.  面向深空探测的航天器智能自主热控方法

      针对深空探测场景需要航天器具备强大的热控自主管理能力需求,研究面向复杂空间环境的航天器热模型智能校准方法、航天器姿轨机动条件下外热流精确预判方法、航天器智能自主热控方法,完成智能自主热控方法仿真验证,为提高深空探测航天器热控自主管理能力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1.  3.  两相系统密度波、压力波与循环泵压力脉动的耦合行为研究

      对于两相系统密度波、压力波与循环泵压力脉动的耦合问题,研究兼顾系统特性和泵内流动细节的两相热控系统多维度耦合模型,配合热控系统实验,研究密度波、压力波与循环泵压力脉动的耦合作用,针对载荷稳定、载荷缓变和载荷瞬时施加过程,研究循环泵的来流条件、空化、非定常激励特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1.  4.  超大功率热耗瞬时冲击下快响应控温储液器内流动/换热数值研究及控温策略和设计方法

      针对下一代超大功率载荷对热控两相流体回路系统的突出需求,研究超大功率热耗瞬时冲击下的快响应控温储液器,建立丝网多孔介质内蒸发/冷凝/流动的多物理过程耦合传热数学模型,结合流体回路系统明确超大功率瞬时冲击下控温储液器的制冷/加热控制策略,突破快响应控温储液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超大功率两相流体回路系统工程提供支撑。

  1.  5.  表面调控喷雾液滴超铺展冷却技术

      针对航天器热控喷雾冷却技术应用中液滴铺展速度慢、铺展面积小导致的散热能力差问题,开展固体表面特性设计与调控、液滴撞击超快铺展及快速蒸发、表面特性对润湿和传热的影响规律、液滴润湿和蒸发的力/热学机理、液滴撞击润湿和蒸发模型建立等研究,实现撞击后液滴在热壁面的超快铺展、定向流动和快速蒸发,达到进一步提高液滴撞击散热热流密度的目的,为喷雾冷却技术的发展及其热控应用提供支撑。

  1.  6.  定向液体输运的仿生热控技术

      面对航天器等温化、散热和仪器设备热控需求,学习自然界生物的快速定向液体输运现象,结合流体二极管理念,开展仿生微通道设计和优化、微通道内液体定向输运可视化和模拟仿真、定向传热传质和仿生热管设计研制,开展对应元器件的等温均热效应、设备散热性能研究,为提升航天器热控新技术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1.  7.  非均质金属泡沫流动沸腾换热气泡动力学机理与强化换热技术研究

      基于空间两相回路高效蒸发器需求,开展非均质泡沫金属材料流动沸腾换热研究,探索非均质金属泡沫结构沸腾气泡生长与脱离规律,揭示非均质金属泡沫结构流动沸腾换热性能强化作用,开展金属泡沫多孔材料流动沸腾多维度优化设计,提升蒸发器换热性能,为金属泡沫材料在航天设备极端环境下的高效热管理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  8.  微米级氮化铝填料耐水解性能研究

      针对氮化铝填料粉体在耐水解设计和制备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耐水解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水解产物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阐明氮化铝填料粉体耐水解表面修饰方法和传热强化性能的内在关系,形成微米级球形氮化铝填料耐水解可控制备方法,为下一代航天器导热界面材料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1.  9.  大面积载荷低温冷却及大冷量制冷技术

      面向深空探测、空间站科学实验、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等长期空间任务需求,针对航天器对重量、体积、效率、可靠性与寿命的苛刻要求以及微重力的不利影响,开展大面积高均匀性低温冷却换热结构优化设计、80K温区百瓦级制冷技术、190K277K多温区大冷量制冷技术研究,完成系统热力学优化与工程化方案设计,为空间大面积、多温区低温载荷提供高效高可靠长寿命制冷技术支撑。

  1.  10.  微重力下低温工质的气液分离特性研究

      针对深冷环路热管中气液两相分布不确定和蒸发器纯液供给的难题,研究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低温工质的气液分布特性,明确工质物性对气液两相热力学状态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储液器结构条件下的气液分布模型,提出储液器的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和设计准则,为微重力下低温工质的高效气液相分离技术提供支撑。

  1.  11.  面向载人热舒适性的复杂热管理系统多目标优化技术

      面向未来载人深空探测及驻留对载人航天器热管理系统轻量化、高效能的技术需求,以载人热舒适性为核心,研究提出综合极端空间热环境下外部热量传递、人体热湿产生与迁移、航天器内部热量输运与排散、环热控热质耦合传递等多物理过程耦合的复杂热管理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提升载人航天器热管理系统设计水平。

  1.  12.  星载天线高导热高透波热控薄膜技术研究

      针对星载天线热控系统的轻量化需求,研究热控薄膜多频谱兼容的选择性调控方法,提出基于导热、透波及辐射的多目标协同优化策略,阐明微纳分级材料结构与热控薄膜性能的构效关系,实现可见-近红外、红外以及雷达波兼容的多频谱选择性控制;探究薄膜结构与工艺对其导热、透波及辐射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热控薄膜导热、透波、反射及发射性能的提升,研制出具有“导--排”功能的一体化高效热控薄膜样件,为大型星载天线热控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二、申请要求

1.  开放基金研究内容应覆盖每条指南全部内容,技术指标先进、量化、可考核,研究成果一般为技术报告、论文、发明专利等。

2.  每条指南一般支持1个项目,最多不超过2个项目;研究周期18个月;每项课题经费30万元左右。

3.  申请人需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4.  需要提交的材料:

1)纸质《项目申请书》一式3份并加盖单位公章。《项目申请书》正文采用普通A4纸双面打印、平订,不得胶装。

2)光盘1份,内容包括项目《项目申请书》、《项目基本信息表》(电子文档命名格式“文档类型_项目名称_密级_版本日期”标注,如“申请书/项目信息表_XXXXXXX_公开_20240920”)。所提交的文件不得涉密,密级为公开。

5.  申请人须知悉《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相关管理要求。承担开放基金课题的人员应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的沟通与交流,每年与重点实验室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2次,以充分了解航天器热控领域工程背景需求。开放基金项目的论著等成果要按照要求标注受基金支持情况,否则验收时不予确认。

三、申请受理

1.  本次发布的指南条目不现场受理,申报材料请邮寄: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104号,收件人:丁健,联系电话:010-68117584。同时须通过电子邮箱提交申请书电子版(《项目申请书》、《项目基本信息表》);电子邮件地址:nklst-cast@163.com。受理时间:202492717:00前(以收到材料时间为准)。

2.  形式审查未通过的申报材料,可修改后在项目受理期内再次提交,超过受理期限不予受理。

四、评审过程

1.  评审分为初审和会议评审,初审时申请人无需现场答辩。

2.  初审通过后反馈初审结论,并对通过初审的课题择机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

3.  会议评审后7日内,将通知最终获得资助的项目。

五、联系方式

机关联系人:丁 010-6811758418618149356

技术联系人:黄金印010-6811315615201665461


附件1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

附件2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工作总结

附件3:航天器热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获取附件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热辐射与微纳光子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