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离谱!韩佳人要用2500w整容,最后效果像杨紫?

美体   2025-02-02 22:01   江苏  
韩国医生这么癫吗,竟然想把韩佳人do成杨紫?

最近,韩佳人分享了她去整形医院面诊的视频。 



姐姐一共见了三位医生,也经历了三轮心灵冲击

有的说她需要削骨调轮廓,同时把鼻小柱进行下拉。



有的建议她做脸颊脂肪填充,以及提额调整发际线。



还有的说她需要做眼部脂肪移植+双眼皮手术,并且给到了2500~3500万韩元的报价。

姐也被这个价格惊到了


比价格更离谱的是效果预期图,一秒从高辨识度大美女变充气感。

不知道是不是人中相似的缘故,羊🐏瞅着还有点像杨紫👇



羊还发现,韩国医生们都提到了韩佳人的轮廓问题。

他们有的主张削骨,有的主张填充脂肪,最终目的都是想把她的高颧骨收进去。



而也正是因为轮廓变流畅,韩佳人才失去了自己的辨识度。

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过去咱们总说,美学调整最重要的是保留辨识度。

那么落到实处,这个辨识度到底应该如何塑造,有没有啥具体可实行的方法?

今天羊就来深入的聊一聊,看完对姐妹们的变美+抗衰思路都会有帮助



从矛盾的高颧骨看
什么才是真正的“缺点”



关于韩佳人的颧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夸她颧骨好看,增加了骨相美。也有人说她轮廓凹凹凸凸,属于显老的菱形脸。

羊为啥认为她的高颧骨不构成问题,反而是辨识度的来源呢?

从面部协调性出发,高颧骨本身会和某些面部特征,比如大眼高鼻、立体眉弓、饱满的鼻基底相互协调,从而增加面部的统一美、平衡美。



从个人气质角度出发,高颧骨会给人一种成熟干练的印象,这刚好能中和她偏甜美的五官。



同时,还要夸一夸韩佳人早年的妆容发型,其实都进一步凸显了她颧骨的美感。

比如《魔女幼熙》里的经典短发,目的并非遮颧骨,而是更好勾勒面部轮廓,凸显颧骨的立体感,让人看起来更高智。



其实反过来推,我们刚好也能知道——哪些面部问题才真正需要改善。

一是面部的不协调因素。

比如一个人鼻子低、眉弓低、下巴后缩,整体骨相扁平,偏偏颧骨又大又凸,那大概率需要do轮廓。



二是不匹配个人气质的因素。

比如长中庭、皮肉薄,自身风格偏高智,偏偏去做一个大卧蚕、大苹果肌,那必然会破坏面部气质,就算手术本身再成功,也拉低整体美感。



当然了,还有那些化妆、发型很难修饰的面部缺点,也正是我们需要通过医美微调来首先改善的(比如面型问题、平整度问题)。

总结下来,韩佳人整形方案的最大问题是误将个性特点当作缺陷对待从而失去辨识度,成为千篇一律的充气脸。

而美学调整,最关键同时也最困难的正是塑造辨识度。



丢失辨识度VS强化辨识度
美学调整的对与错



为啥说塑造出辨识度并不容易呢?

首先,受审美趋同化影响,很多人用同样的流行模板,do同样的医美项目,被抹掉了个体独特的面部特质。

尤其在注射领域,一些医生缺乏创新能力,不管基础咋样,定点、定量、定材料注射,把美学注射变成了一套流水线操作。

标准化打法虽然不出错
但更重要的是懂得个人定制


其次,从项目本身来看,一方面受利益驱使,过度医美现象频发;另一方面医生技术不佳也可能导致二次、三次修复手术。

而审美越单一、项目做得越多,修复次数越多,结果就越不像自己。



当然了,单纯抨击审美趋同化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弄明白如何do脸才能强化辨识度。


偏离平均脸
强化辨识度

提升辨识度的第一步,是拉开自己与平均脸的距离,增加面部视觉张力。

平均脸的概念姐妹们应该都不陌生,指的是通过特定统计方法,将一组人脸图像进行叠加和平均化处理,从而得到的一个合成图像。



有研究证明,平均脸有吸引力是进化的结果。

但平均也意味着大众,只有拉开与平均脸的距离,才有可能塑造出个人的独特风格。

就比如女明星的长相普遍有惊艳感,但如果把女明星脸进行平均,就会丢失个人辨识度,从而变得面目模糊。



具体如何做,才能拉开自己和平均脸的距离呢?

第一步需要以平均脸为原点,看看自己脸上有哪些特征是不符合标准的。

这个特征,往往是很多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比如厚唇、单眼皮、驼峰鼻等等。



由于偏离平均值,以上特征往往更具吸引力。

想要增加面部视觉张力,就需要在这些特征上做文章。

一方面,系统分析,根据这些特征的具体影响,去选择改变哪里、保留哪里、放大哪里、限制哪里。

比如能增加笑容感染力的厚唇,能提升面部抗老力的高颧骨,能加持少女感的短下巴,都可以考虑保存。



相反,如果是减弱吸引力的特征,像大鼻头、鹰钩鼻、双下巴,则需要变得更平均。



咱们前面也说过,改变越多、改变程度越大,失去个人辨识度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在设计方案时,出拳必须又准又利落,用最少的改变去强化自身辨识度。


进行骨相塑形
强化辨识度

美人在骨不在皮,骨相塑形更容易塑造出一个人的辨识度。



就拿注射填充来说。

先说反面案例,如果以饱满为注射目的,术后软组织淹没个人骨相特征,很容易变成千篇一律的包子脸。



反之,以强化面部骨相表现点为目的,表现点越突出,直线越清晰,面部就越清晰,越有可能塑造出个人风格。



简而言之,骨骼结构能撑起面部辨识度的框架。

比如sana的颧骨,给她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英气感。



郑恩彩的方下颌+强势的下巴,塑造了她面部的清冷感、文艺感。



关键问题来了:面部骨相表现点这么多,如果全都进行强化是否违背我们所说的“只有偏离平均脸才独特的理论”。

同时,把一个亚洲扁平脸打成欧美骨相脸,显然是从一个极端跳入另一个极端。



记住下面几点👇

一、骨相不可能凭空捏出来,一定要根据个人基础来。

比如有的人下巴后缩需要改善——下巴出来了,能增加鼻子、下巴、额头三者的立体感、层次感,强调出面部整体骨相美。



有的下巴后缩则需要保留——可以匹配整体偏少女、幼态的风格,让面部气质更统一。



二、通过保留骨相瑕疵,放大骨相优点,强化面部辨识度。

比如很多姐妹都存在骨性凸嘴,正畸改善不了,正颌又没有必要。

那就不如把重点放在眼周立体度的塑造,强化上面部的视觉重心,保留微凸面型这个小瑕疵带来的辨识度、娇俏感。



最后,还要知道,审美的终点是紧致,弄清楚骨相塑形的终极目的在抗衰。

比如眼尾下垂的姐妹打眉弓,需要把重点放在眶外缘塑形上,增加眶周整体的支撑力(用量少还自然)。



比如做鼻基底填充,其实1ml的量目的更多是抗衰,淡化法令纹,而不是进行面中立体化。



这样一套下来,亚洲骨相脸既可以花小力出彩,又能do出辨识度,达到抗衰&立体双重目的。

do脸审美是有层级的,个性化其实是最顶层的要求。

底层要求是对称、和谐、尽量靠向平均脸;最高标准是个人特征保留放大,do出辨识度。



美不应该被定义和局限,所谓的平均脸、三庭五眼、四高三点,一切的美学标准都是do脸原点,而非终点。


推荐阅读:赵露丝最爱的丰唇缩人中,为啥孔雪儿do完降智?

新氧
看脸30年,美商180,硬核变美界翘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