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网友抗议春晚的节目安排,她才是春晚最大的赢家?

美体   2025-02-02 22:01   江苏  

宝子们有关注到今年春晚的舞蹈类节目吗?


羊看到有网友说,今年春晚舞蹈对我眼睛很友好。




的确,这次舞蹈行业的大咖都来了,除了咱们已经知道的华宵一。




孟庆炀和唐诗逸也来了。




尤其是唐诗逸,她非常擅长中国舞,这次表演的中式舞也很惊艳。




不像是跳舞,更像是某个电视剧中的场景,非常有穿越感。


还有人质问,为啥不给唐诗逸一个独舞的机会。




其实姐并不是没机会,姐和华宵一一样,早已是被录光盘进教材的舞蹈家。




来看看姐最经典的洛神舞。‍‍‍‍‍




这段时间很火的敦煌舞舞剧,最早出圈的表演者就是唐诗逸。




说到敦煌舞,作为中式舞的巅峰,羊必须今天给大家好好科普下。

敦煌风似乎一夜火起来,不止舞剧,不少明星们都开始涌现各类敦煌元素。

哈尼克孜的《一梦敦煌》也美到帧帧成画。



之前河南卫视的那一出水下《洛神赋》也有很多敦煌舞的动作。



还有登上2019年春晚的《敦煌飞天》,恍惚让人想起了当年《千手观音》的震撼!




今天咱一头扎进敦煌舞的奇妙世界,好好唠唠这个让无数人疯狂打call的绝美舞种。




千年敦煌飞天

无与伦比的震撼




提到敦煌,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是飞天。

飞天,即飞起的仙子的意思。

在敦煌莫高窟有700多窟,2000多尊彩塑,数千平方米的壁画,壁画上多得数不清的飞天。



最开始,飞天是一种宗教和神话造型。

他们来自古印度的神话传说,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佛经记载,是舞神乾达婆和歌神紧那罗两位天神的化身。



敦煌作为古代文化交流的大派对现场,把印度、波斯、希腊等文明一股脑儿地揽入怀中。

这种独特的文化土壤为敦煌舞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飞天就在这文化大融合的热闹劲儿里闪亮登场。

电影《新神榜:杨戬》


一开始,飞天是浓眉大眼的糙汉子形象。


但到了西魏,它就像突然找到了时尚密码,身姿变得轻盈又飘逸,妥妥的型男转型成功。




隋代的时候,女性开始在飞天界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小姐姐加入这个华丽天团。




等到大唐盛世,飞天直接摇身一变,成了风情万种的宫娥舞女,从高冷仙女下凡成了人间尤物,这人气更是一路狂飙!


克孜尔石窟新1窟后室券顶飞天


唐代诗人李白还曾写诗咏赞飞天:“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空。霓裳曳广带,漂浮升天行”。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飞天形象的演变不仅仅是外观的变化,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潮的变迁。

从西魏到唐代,飞天形象逐渐女性化和世俗化,这与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的崇尚以及佛教艺术与世俗生活的融合密切相关。

《四飞天》莫高窟428窟南壁北周



说不清是壁画融入舞蹈,还是舞蹈被搬上了壁画。


随着多民族的融合,敦煌壁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族特色动作。


比如反弹琵琶敦煌舞、腰鼓舞、迦陵频伽舞、胡旋舞,胡腾舞等。




而这其中最出名的,还是要属敦煌舞。


天宫伎乐、飞天、化生、药叉、空行母、大成就者等等,他们或凭栏奏乐起舞或手执乐器起舞、或自由翱翔。


莫高窟第112窟(唐窟)南壁,伎乐图



琵琶、箜篌、羯鼓、筚篥笙、筝等古乐器妙音合鸣,舞伎在乐队伴奏下翩然起舞好一番热闹场景。


《乐舞》·晚唐·敦煌莫高窟第85窟局部


敦煌舞作为一个舞种成熟后,在当时的社会已经火爆出圈。


尤其是有了宫廷和文人雅士的加持,敦煌舞的含金量自然是杠杠的。



S型三道弯是飞天舞动的“移动密码”。

舞者配合着下沉的体态、出胯冲身的动作,人物就像被赋予了生命,在舞台上灵动得不行。(是不是有点像傣族舞孔雀开屏的样子?)



S型三道弯的姿态不仅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更需要对身体重心的精准把握和肌肉力量的巧妙运用,才能展现出那种流畅而优美的线条。

这个动作还引来了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青睐。

一出《天女散花》便取自飞天画像,绸舞的设计,再现了天女御风而行,云端撒花的场景。



敦煌舞中还有一个经典的姿势: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有多难?这就好比你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织毛衣,难度系数简直爆表!



当舞者摆出反弹琵琶的姿势时,那身体扭得,就像一根刚出锅的麻花,又柔又韧。



这时候,琵琶在背后像是个神秘的武器,随着手指的拨动,仿佛能弹出宇宙的声音。

@北舞史敏老师


但正是这种难,让它与众不同,成为舞蹈界的一朵瑰宝,流传千年,依然惊艳。‍‍‍‍‍‍‍‍‍



上一组动图,带大家感受一下如今敦煌舞的动作风格。




寥寥几个简洁的动作,配以悲凉苍阔的乐声,瞬间穿透观者的身心,代入感极强。




好多人都说,看到敦煌舞跳上大荧幕,感觉自己的中华儿女DNA都动了。




敬畏自然和神明
17种手位如梦似幻



总结敦煌舞的特点:优雅、灵动,常常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主题紧密相连。


强调对自然、宇宙以及超越人间的精神境界的表现,常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看下面这段众仙起舞,是不是和敦煌壁画如出一辙



这种空灵的美感,除了服饰和肢体动作的加持之外,主要还依靠这个舞蹈中诸多精细的手位。

据说最多的时候敦煌舞的手位形状有十七种,简直就是一场指尖上的魔法秀。




平托手位,象征着迎接、祝福和向上向善的美好愿望。常用于表达对神明的敬仰或对生活的向往。




合掌手位,双手轻轻合十。




瞬间就营造出一种虔诚而宁静的氛围。




佛手式,更是充满了神圣感。


双手的姿势宛如佛手般舒展,每一个手指的摆放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姿态仿若菩萨的慈悲之手。




莲花式,用手指模仿出莲花花瓣的形态。


沉静优雅,舞者也多变现出佛像的慈悲之态。‍‍




前面我们提到,敦煌是多民族融合之地。

敦煌舞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生活享乐的歌舞元素,
民族乐器也是重要道具。

仅是手位图,里面就出现了琵琶、笙、箜篌、笛子等乐器。‍‍‍‍‍‍‍‍



舞蹈有了形式和主题,找到了最深刻的情感方向,还需要具体的人和情感,才能将戏剧表现得动人。

光有好看的动作可不够,还得有会说话的眼睛。

敦煌舞很重要的一点,是舞者通过眼神,把飞天的灵动、娇羞、喜悦各种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一秒入戏,跟着飞天一起在那神秘的敦煌世界里遨游。



再以今年火到一票难求的敦煌舞剧《迦陵频伽》为例。

神性的表达需要服饰、肢体、神态于一体。‍‍‍‍‍

既拟态,又求真。



敦煌舞虽是多种文化的交融,但其灵性庄严之境,以及舞者表达出来人性的柔软优雅,却是共通的。

这是对世间真善美的守护与礼赞,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大魄力与魅力之最好见证。



最后,羊希望看到这里的宝子也可以多注意下自己所在城市的舞剧演出。‍‍‍‍‍‍‍‍‍‍

它们的门票很便宜,但舞台呈现的效果,却是很多舞蹈演员一生的心血。

如同华宵一将自己的汇报演出命名为《一刻》一样,对舞蹈演员来说,一生即为一刻,一刻即为一生。


这跨越千年的惊艳,是她们的努力和沉淀,才抵抗住了漫长的岁月和变迁。‍‍‍‍‍‍


推荐阅读:赵露丝最爱的丰唇缩人中,为啥孔雪儿do完降智?

新氧
看脸30年,美商180,硬核变美界翘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