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 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审核:沈 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主任医师大家好,我是幽门螺杆菌,一种呈螺旋形、微厌氧、寄生于胃部的细菌,英文简称为HP。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已有超过50%的人口感染了我。不仅感染人数众多,我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一类致癌物清单,因为有研究证实我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联。或许是因为我较为常见,你们常常对我掉以轻心,这其实是因为你们尚未真正了解我。如果任由我在胃中“肆意妄为”,将会引发大麻烦!接下来,我通过一个故事,向你们展示我是如何“轻而易举”地感染一家人的。我在一次男主人与朋友的聚餐中“邂逅”了他。那天,他们的筷子在涮火锅时相互碰撞,我便轻松地附着在了他的筷子上,顺利抵达他的胃部。回到家中,我随着男主人的排泄物一同落入马桶,并附着在马桶壁上等待机会。他的小儿子不讲究卫生,上完厕所总是不洗手。于是,我悄悄地附着在了他的手上,并在他咬指甲、抓零食时,顺利进入了他的口中。就这样,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主要途径,我悄悄地感染了全家人,但他们却都没有察觉,这是为什么呢?我知道,你们中的一些人不把我当回事,是因为大多数人在感染后症状较轻或不明显。常见的症状包括:①口臭,HP能在牙菌斑中生存,并在口腔内感染后产生有臭味的化合物。②反酸、烧心,当HP在胃内大量繁殖时,会加速胃泌素的分泌,导致反酸和烧心等直接反应。③腹胀、腹痛,随着我在胃内的增殖,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受到破坏,进而可能引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导致腹部疼痛、胀痛等症状。④贫血,HP感染引发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和胃液中维生素C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IDA)。因此,千万不要因为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而忽视我。除了引发上述症状外,我还会长期改变胃黏膜的形态。感染经过数周或数月可能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经过数年或数十年,一部分人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溃疡,甚至胃癌。有些人通过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发现了我,但无法坚持服药,因为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令人不适的不良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现不良反应后还应该继续治疗吗?民间流传的某些蜂蜜、茶饮、牙膏等能杀菌的说法并不可靠。根据2022年最新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指南》,建议初次感染和再次根除治疗时采用铋剂四联方案,疗程为14天。服药结束后一个月进行呼气试验,以检测是否杀菌成功。其中,含四环素和甲硝唑的铋剂四联方案在某些患者中可能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上腹胀、大便色黑、口苦、恶心、口舌不适、腹泻等。这些属于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停药,停药后症状会自然消失。但请注意,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剧烈呕吐、心慌、出汗、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与医生联系。据可靠数据,根除成功后再次感染的概率很低,我国每年再次感染的几率仅为2%~3%。因此,除非治疗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否则最好一次性将我彻底根除!说了这么多,本次“自我介绍”也接近尾声了。无论目前是否感染,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不容忽视的。①就餐时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或尽量做到专人专筷。⑤即便是健康人,也有必要每年进行HP筛查,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暴露在易感染的环境中,尤其是中国感染率较高。HP引起局部炎症细胞释放,导致机体微环境紊乱、免疫力降低、黏膜损伤。但不必害怕,如果做到上述几点,你我相遇的机会将大大减少![1]付成锋, 杨宏昌, 彭铁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外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刊, 2018, 45(14): 125-128.
[2]张海莲, 朱云, 刘军权, 等.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黏膜免疫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7, 40(02): 204-209.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J]. 中华消化杂志, 2022, 42(11): 745-756.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由科普中国重新排版编辑 内容来自: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