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心弦周汉河
文/于金华
河北正定的周汉河,源于周家庄西北的周泉,和西汉村东南的韩泉,两眼泉水,自然喷发,古人凿渠引流,并依所在村落及传下来的典故,为河流起名,分称周河和汉河。千百年来,两股河流,自然流淌,潺潺不息,在雕桥村北交汇形成了周汉河。
周汉河归属滹沱河一级支流,是正定人民仅次于滹沱河的又一条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非遗文化。她自西向东,过韩家楼、曲阳桥、北早现、南岗、西柏棠、正定镇、朱河、诸福屯,到固营出县境,流经正定9个乡镇22个村庄,境内长达17.32公里,而后出境入藁城而汇入滹沱河。历史上,周汉河常年流水,春秋季节灌溉上游水田,种植水稻,养殖鱼虾;汛期则供沥水泄洪,因此下游水位风急浪高,沿途村庄蓄水灌溉,造福当地百姓。新中国建立后,1956到1966年间,我国进入十年探索建设时期,下游河段的固营村人,敢为人先的“天不怕地不怕”,跨河建起了水打磨面坊,用巨型石盘对搓磨面,曾经轰动一时。
据该村老辈人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座水打磨,就坐落在固营村南的周汉河上。当时周汉河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到了雨季更是撇河撩岸,水流湍急。1956年,大队响应上级号召,为解决农民的磨面和照明问题,经组织人员多方考察,参照外地在河流小溪上建造面坊、发电站,靠水流冲击形成动力的传统做法,决定在村南石桥周汉河上建造一座水磨坊,以解决老百姓吃面难的问题。决议一经确定,执行是个关键。支书李文祥亲任指挥,技术员刘贵兰负责施工,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以“人定胜天”的气魄,吹响了建设水打磨的冲锋号。
若想齿轮与石扇飞速转动,必须有足够的水力冲击。为提高固营段周汉河的水位,以加大流速,李文祥、刘贵兰他们在村南石桥西边修筑了一道拦水闸。闸体构造是依托石桥建了四个放闸板的立柱,全部用石块水泥铸成,闸宽3米左右,共三个闸洞。木制闸板每块长3米左右,宽30厘米,厚10厘米,闸板两头各有一个铁钩,以便提放闸板,铺设闸板块数的多少视用水情况而定。同时,在紧靠水闸北面修筑一条宽1.5米、深1米的引水渠,自西向东绕行百米后,又汇入周汉河。引水渠前段用砖砌后水泥浇筑而形成漕渠,后段属土堤玗堰,渠上建一副闸。磨房就建在东北向距大闸30余米处的渠槽上,磨房东西长19米,南北宽10米,房高5米。为了便于安装石磨,向西开门,南边设窗,水槽的位置在磨房内南侧,由西向东穿过地面,上面覆盖木板,掀开木板可下到水槽底部,检修水轮或为齿轮加油。
有了水打磨的房舍,下一步就是设备配置和安装调试。在磨房下装一大型水轮,水轮是用9块木板按照一定的角度固定在一根铁轴上,组成圆型滚轮横装在水槽底部,使其能转动自如。在副闸启动后,水轮上的木板受到水流冲击下移,回转上来的木板再被水冲击继又下移,又有木板转上来,如此周而复始,在居高临下的水流冲击下,使得水轮快速旋转。水轮上有一竖轴,上部有一盘齿轮和一条横轴上的齿轮相咬合,而此横轴上均匀安装着两条竖轴,每条竖轴上固定一盘石磨,石磨直径1米,分上下两扇磨盘,其上扇磨盘固定于竖轴上,利用导轮原理启动副闸,水轮在飞流直泻的水流冲击下旋转,进而带动两盘石磨的上扇同时运转。两扇巨型石磨磨出的面粉,自动流入磨盘下面的大箩内,大箩随机晃动,人们在箩下接面、装袋,整个工序只需一人添料,一人接面。每天可磨面粉约2000斤,解决了村民磨面难的问题。
固营村的水打磨,自1956年开始动工,同年建成随即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成为当时周汉河上的第一座水打磨,在石家庄地区引起轰动,有河流条件的地方纷纷效仿,远近各村百姓也好像见到了稀罕景,着实风光了好几年。大石磨扇一直马不停蹄转动了几个年头,直到华北平原农村接通电源有粮食粉碎机方才停运。
光阴如梭,国之昌盛。近些年,正定县针对周汉河流域的治理、开发和利用,采取河床硬化、堤坝加固、河道防渗、引水入渠、两岸绿植、“河长制”管理等综合措施,使得几近干枯的周汉河再现碧波风光,4.5公里段的护城河两岸游人如织。而我更加熟悉正定新区的周汉河下游那段,从古城边缘东关村的带状公园,到有故事可讲的固营村,十里长堤,银光闪闪,风景如画,十分巍峨壮观。
今日的周汉河,如同一条碧波玉带,吐故纳新着空气,滋润着两岸生灵,调节着人世间的烟火气。在正定愿景规划和宣传资料上,周汉河如一道湛蓝龙脉,弯弯曲曲的镶嵌正定腹地,藏记在人们的心目中,为发展带来机遇,为家乡涂抹着光彩。平日间,周汉河渠的水中湖光倒影,伴着层层涟漪,甚至还有一叶摆渡小舟;垂柳随风摇曳,两岸郁郁葱葱,有时还有一对对野鸭野鸡在出没,煞是好看。我在新区工作的八年里,一旦闲暇,或徒步或骑车,从古城东关村为起点,经过朱河村,再到固营村,最终来到水打磨遗址,看不够的周汉河风光。站在水打磨遗址,触摸着那依然矗立着的水泥石柱,沉思着感受那久远的过去,让心灵再来一次震撼。在沿河岸折返的路上,我不时将石头坷垃丢进河水中,联想着“撇瓦”的童趣,并认真朗诵着王志敏先生描写周汉河的诗歌“几曾荒废囤拥塞,重湛蔚蓝与日新;凭自尧天泽舜土,风光宁是莫输人”那些妙言佳句,还时不时放开嗓子,唱着《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作者简介:
于金华,河北省正定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工师职称。现为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正定古文化研究会理事、正定县县民俗文化协会和散文学会会员,《古郡民俗》平台编辑。采写的多篇散文分别在省市县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吴兴史话:寻觅老油坊的影子》,在中国散文网举办的第三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快乐的生产队粉坊》获“文韵杯”全国首届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
轻触品诗,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