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佛家办学第一人

政务   2024-11-24 08:02   福建  



在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口,有一座石牌坊赫然矗立眼前,上书“圆瑛故里”。圆瑛大师(1878—1953年)一生爱国爱教,与弘一、太虚、虚云并列为中国近代四大高僧。有四大弟子闻名于海峡两岸,即弘法于中国大陆的明旸法师、赵朴初居士,弘法于宝岛台湾的慈航菩萨、白圣长老。



徜徉在端上村,发觉整村格局与街巷保存完整,村落肌理完好,风貌统一。现存40余栋古厝中,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圆瑛故居、圆瑛私塾和圆瑛小学。

圆瑛故居外观


圆瑛故居位于端上村51号,属明代木构建筑。吴氏先人于明末从屏南迁至端上村繁衍生息,吴氏祖屋有开村第一屋之说。祖屋长10.5米,宽5.5米,三开间二层,占地面积115平方米。端上村文风淳厚,绵绵不息,从宋朝以来就出了进士近百人。至清代,道光皇帝曾赐予吴氏先人“世袭罔替府”御匾,由此可见延绵百载不衰的人文脉络。1878年,圆瑛就出生在这里。
从故居步出,踏着青苔斑驳的石板路,穿过逼仄幽静的小巷,来到圆瑛私塾。此为清代传统民居,依山势而建,二进院落,穿斗式木结构,为族人吴元铨宅。当年吴老先生在宅内创办私塾并接纳圆瑛入学。正是有了私塾习儒的基础,才奠定了他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门前挂有一副表面斑驳的楹联:“做事唯思利及人,修身岂为名传世。”由此可窥探出儒家思想对吴氏家族的影响。
圆瑛文化展示馆由圆瑛小学改建而成。在端上村,最具近代色彩的建筑当数圆瑛小学,与周边的老宅风格截然不同。这是一座朝向东南,白色立面,校舍长33米、宽11.5米的土木结构二层楼,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
展示馆以陈列的实物、图片与相关著作,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圆瑛大师十主名山、弘法十国的非凡经历。民国时期,圆瑛法师连任八届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组织僧侣救护队,兴办难民收容行,七赴南洋募集经费援助抗战。其提倡的“大慈悲、大无畏、大无我”精神,对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界产生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圆瑛大师当选第一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圆瑛大师佛学造诣精湛,尤以《楞严经》独步海内,有“楞严座主”“楞严独步”之誉。展示馆以一株菩提树为造型,枝叶上写满《楞严经》的经典语录。略觉遗憾的是,看到陈列的历史照片中有正门上方“圆瑛小学”的字样,而今却不复存在,联想起当年建校的艰难历程,不由扼腕叹息!
圆瑛大师不仅是法门之龙象,还堪称近现代佛家办学第一人。他从小在家乡私塾刻苦读书,并以少年秀才的身份出家为僧,在由儒入释、弘法利生中,深知“国民必须施以教化”,重视僧俗二众教育。他在身体力行推广僧伽教育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发展孤儿教育、国民职业教育和国民普通教育。
1943年,上海圆明讲堂内,圆瑛大师接待了来自家乡的亲人。当乡亲说出此行目的是为了家乡建校筹款,他当即表示支持家乡办学,并对学校的选址、建筑设计等作了详尽的交代:“学校校园至少要10亩,好给乡下子弟创造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端上和浙上两村隔溪相望,相处和睦,要建一座石拱桥,好让村民和学生过往方便也安全。”
创办学校最初就叫端浙小学(后改名圆瑛小学),他亲任董事长。时值局势动乱,物价飞涨,筹款不易,为了办学经费,大师不惜将自己历年护法信徒赠送的物品悉数拍卖,又请高徒明旸法师多方筹措,所得款项作为家乡办学永久基金。校舍于1943年破土动工,直至1946年才完全竣工。这是大师反哺家乡的义举,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一个践行。
古代圣贤曾指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乡邑,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乡村教育关乎乡村的明天,有乡村教育才有乡村未来,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
倘若设计师能在正门上方补上“圆瑛小学”的字样,这不只是留住历史的记忆,更是守正开新的文化传承。没有“庠序”哪来乡村?没有“圆瑛小学”何有“大德故里”?
来源:东南网
编辑:王烨榕
审核:李文君
监制:郑   瑀
总监制:李国镔
投稿邮箱:jrgtb@126.com


古田发布
绿色健康突显古田新魅力,数字开放续写古田新篇章。这里是千年古邑走向世界的桥梁,这里是世界认识菌都古田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