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6导弹引领美国海军杀伤链现代化
科技
2025-01-07 18:08
北京
在2025年第2期《兵器》刊物上,发布了“标准-6导弹”专题,详细介绍了该导弹家族和当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的标准-6导弹,由于该导弹涉及美国海军杀伤链现代化工作,因此推荐给《杀伤链研究报告》的读者参考。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美国美军为了解决舰载防空系统的问题,开始考虑升级已有的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人等第一代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当时提出了“标准化”想法,即统一中程防空导弹和远程防空导弹的设计,以简化开发流程和降低维护成本。于是,雷神公司研发两款标准导弹,一款是替代鞑靼人的中程防空导弹RIM-66标准-1MR(初期射程为30公里),另一款是替代小猎犬的远程防空导弹RIM-67标准-1ER(初期射程为70公里)。这些导弹采用了全固态电子设备,提高了可靠性,而且采用电机取代液压机构作为舵面操作动力,是预热时间从26秒降至1秒。自此,标准导弹开启了不断升级改进的周期,相继推出了标准-2、标准-3、标准-4和标准-5,以及目前广受关注的多面手标准-6导弹,成为引领美国海军杀伤链现代化的推手。标准-6导弹设计方案把标准-2增程型Block IV导弹的弹体结构、推进系统、气动控制技术和AIM-120C空空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整合为一体,形成全新的增程标准导弹,实现在整个作战空间内的攻击能力。DARPA于2017年提出“马赛克战”(Mosaic Warfare),它把NIFC-CA作战体系称为“分布式杀伤链”的典型案例,指出应从中吸取经验,不断引入先进技术,向适应性杀伤网(Adaptive Kill Web)演进。《杀伤链研究报告》围绕第三代联合作战概念(JWC 3.0),对其四大支柱做了深入分析,包括指挥控制、火力、后勤和信息。由于杀伤链关注体系和过程,对其中的武器装备介绍不多,不过,读者如果对期间的武器装备发展脉络比较清楚,就会更理解美军的联合火力网的优势和劣势,在设计反杀伤链系统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实施效果会更佳。2025年2月的《兵器》对标准-6导弹以及与之相关的标准系列导弹做了不厌其烦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建议购买阅读。《杀伤链研究报告》的客户如何结合相关分析,思考NIFC-CA和分布式杀伤链的发展,会有不小的裨益。读者应理解,前苏联提出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概念,仅仅依靠标准导弹无法反击,需要更先进的雷达系统和综合作战系统。根据这个思路,美国海军后来形成了“宙斯盾+标准导弹”的组合方案,根据这个技术路径,不断更新迭代,后来还形成了“合作交战能力”(CEC,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使得水面舰艇和舰载机实施交换火控数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标准-6导弹开始具备网络化能力,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分布式杀伤链的目的,它内置了海上战术网络技术(TTNT)接口,使得导弹能够接收各种武器平台传输的数据,这跟传统标准导弹使用雷达寻的模式有很大变化。2021年4月举行的“无人综合作战问题21”演习上,美国海军芬恩号驱逐舰在完全不打开主动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前线无人舰艇的被动传感器传回的信号,定位目标靶舰,然后发射标准-6防空导弹,成功命中模拟的敌军舰船目标。原本作为一款海军舰载防空导弹设计的标准-6,不仅打通了美国海军和陆军的隔离,而且在有人-无人混合平台上展现了价值。随着美军JWC 3.0的推进,除了需要马赛克式的军事力量,还应在武器装备上研发标准化的方案,利用软件定义战争相关技术,面对目标才会拥有成千上万的杀伤链选择,从而构成一张未来战争的杀伤网。《杀伤链研究报告(2025)》包含标准版和专业版,具体情况如下:《杀伤链研究报告(2025)》标准版共计340页,不含“杀伤链设计方法和案例”(第10章),总字数为18万字(正文8万字,附录10万字),提供印刷报告2本。《杀伤链研究报告(2025)》专业版共计384页,包含“杀伤链设计方法和案例”(第10章),总字数为20万字(正文10万字,附录10万字),提供印刷报告5本。专业版客户可以获得精选原文资料20份,以及1年时间的资料更新和简易咨询服务(包括在线、电话等答疑)。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