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主页右上角“…”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每期更新都不会错过哦!
老家门口那棵古树
作者:张建文
我出生在丰州镇(原曹村乡)山阳垴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的祖辈几代人都生于斯、长于斯。
在我家老院的街门口右侧,有一棵三个人才能抱住的大槐树(国槐),听长辈人说这棵树已有数百年历史(后挂牌标注493年),是全村树龄最长,直径最粗的一棵树。它承载着我们村的风风雨雨……
这棵国槐的主干有三米多高,上部有三根粗壮的分叉,两根朝向东西面,一根向西南延伸着。它的主干因树龄太久,已抱上一层厚厚的老皮,岁月的沧桑已在树干中间形成很大的空洞。盛夏之时,在骄阳如火的日子,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尽显顽强的生命力,仿佛在诉说着我村的兴衰与历史……
在我童年时代的记忆里,每到七、八月槐米花蕾形成时候,我和弟弟们就会爬到树上去采收,以此来换取所需的学习用品。
在采收槐米时,要先找一根长木棍,再在它的一头绑上镰刀或者带有弯钩的钢筋,然后轻轻将槐米从树枝上摘下来。采摘槐米还必须选一个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样才有利于晾晒和保存,以减少因受潮发霉影响到槐米的质量和价值。
摘下来的槐米要找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晾晒。这个过程还要定期翻动,以保证受热均匀。经过几天晾晒,槐米的颜色已呈青绿色,待抓在手上沙沙作响时便可拿到供销社(七十年代我们村已有供销社)售卖。一棵大树所采收的槐米足足能卖一、二十块钱,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给家里也能帮不少忙呢!卖来的钱我们会如数交给父母,为了表扬我和弟弟,父母亲也会留个五毛、一块的作为鼓励。对于一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来说,裤兜里能有五毛、一块钱,可真是高兴的不得了,等到上学再买个铅笔、纸张什么的感觉非常自豪。
我们家在村子中间,在我的印象里我家周边至少得有一、二十户人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邻里之间关系很是亲密、融洽,我家的大槐树下自然也就成了左邻右舍聚集交流和吃饭的场所。
那个时代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人们的餐桌上没有什么美味佳肴,但是每顿饭都充满浓浓的家的味道。大槐树下的人们,有的自带小板凳,有的搬来小桌子,有的干脆捡个平整的石块,大家围坐在一起,虽然都是粗茶淡饭,食物单一,但都吃得津津有味。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分享着身边的趣事,分享着家事、国事还有彼此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这样的场景不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团结互爱,也让大家感受到在一起的温暖与归属感。
除了吃饭,我家的大槐树下也是左邻右舍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场所。他们谈家长里短,叙叨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在旁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不断,这些场景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情感。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亲们陆陆续续都新盖了房屋搬进新居,村子里逐渐也变得空旷起来,一院院老屋因为年久失修,日晒雨淋多数已变成废墟。回到我家的老院,映在眼前的是两扇街门早已不知去向何方,门楼还在但已变得遥遥欲坠,门框虽然还镶在土墙里,轻轻一碰木屑便散落一地,街门两侧的土墙虽未倒塌却也变成残垣断壁。大槐树下已经没有往日的热闹和喧嚣,但它更像一个孤独的老者,依旧静静地守候着那片空旷土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为了保护地方的古老树种,当地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老树木保护相关条例和政策法规,对大槐树进行了签定、登记、编号和挂牌,他们用铁筋箍住了主树干,在地面采取了复状救助措施,老槐树在得到妥善保护后又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如今我每次回家,都会在树下伫立许久,然后轻轻抚摸它的躯干,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我的心中既涌动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
几百年的岁月沧桑,我家的老槐树依然静静地伫立着,它不仅仅是时间的见证者,更是家族情感的牵挂与延续。它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连接我和家乡亲人之间的一条无形纽带,承载着无限思念与温情。老槐树诠释着这份思念与温情,继续守护着那片土地,见证着家族的兴衰与更替,见证着家乡的变迁。以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承载着几代人的欢笑与泪水。
它的存在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老槐树树如人生、弥足珍贵,它是我心中永恒的风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对家乡的爱和思念永远不会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来自老槐树的力量与智慧,勇敢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张建文,山西武乡丰州镇人,爱好徒步,文学,生活上勤勤恳恳,工作上兢兢业业!
WUXIANG
南圪梁上
编辑:张小波
顾问:虾米
微信|15011015017
邮箱|bingyu_xb@126.com
来,试试最新的分享键
觉得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