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素材 | 一湾长河过故城

时事   2024-07-23 23:28   河北  


文|邢云


悠悠运河水,流淌千古情。它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穿越华夏大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

 

在邢台工作时,我曾多次到运河边。运河之水天上来,五十八里过邢台。每每站在运河岸边,凝望那河水,仿佛是时间的镜子,映照着过去的繁华与兴衰。曾经,无数的商船在这河道中穿梭,满载着货物和希望,驶向远方。


调到衡水工作后不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运河。一眼千年,这里一定有别样的风情吧。恰至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我三到故城,行走运河。

 

大运河贯穿故城县东部南北全境,蜿蜒75.1公里,是运河在县级境内纵贯最长的一段。


河畔的垂柳依依,似是岁月的柔情。它们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运河边发生的那些动人故事。沿岸的城镇因它而兴起,繁荣的商业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一水汤汤,在这里流出过繁华商埠码头,流出过激越雄壮的运河架鼓,流出过甘冽香甜的甘陵春酒…… “舳舻首尾相衔,密次若鳞甲”,故城以建国、郑口镇为代表的码头商埠繁盛一时,以至鼎鼎有名的晋商在此建了“山西会馆”。

 

随着时光的流转,运河虽历经风雨,但它的魅力依然不减。而今,不少游客到故城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就是“运河第一湾”。


大运河流经故城县郑口镇时,出现一处长约2.5公里、接近180度的大拐弯,号称“运河第一湾”。明清以来,为了便于水运、减少水患,历代官员来此任职总想把大拐弯取直,都被当地百姓好言拒绝。祖祖辈辈的故城人认为,这是他们心中的“吉祥湾”。


“吉祥湾”有时并不吉祥,由于弯急流大,大涝之年,“运河第一湾”左岸河堤遭受严重的水流冲击,极易发生决口溃坝危险,屡遭水患。


聪慧的故城人发明了一种民间抗洪防水措施——“龙尾埽”:早期以柳树为料的护险设施。当地百姓多种柳树,把柳树根锯半,树冠倒入河中,树与树之间再用秸秆捆绑成捆,填于其间。因该地段处在运河第一湾的交尾处,人们俗称“龙尾埽”。



在过去堤坝工程的基础上,故城人先后修建了六座拦水坝,名“挑水坝”。这些挑水坝,位于如今的郑口镇郑口大桥西侧,呈倒U字形分布在河堤内侧,有效减缓了水流从不同角度的冲击,非常符合流体力学原理。1953年、1956年、1963年、1998年四次洪水侵袭,挑水坝未发生漫堤决口,“抑息狂澜”,再现古运河的传统工艺价值。


2011年,郑口挑水坝作为河北省8处遗存之一入围京杭大运河申遗项目的申遗点,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些挑水坝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印记。人们漫步在运河畔,感受着它的宁静与深沉。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运河水面,波光粼粼。河边的早市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的蔬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那热气腾腾的早点,弥漫着生活的烟火气。老人们沿着河岸漫步,时而驻足凝望那流淌的河水,思绪仿佛飘回久远的过去。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将运河染成了一片金黄。此时的故城,仿佛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夜晚,运河边的人们谈论着家长里短,享受着温馨时光。而运河,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它默默地流淌着,见证着故城的变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历经沧桑,饱经风雨后的故城大运河,在今天,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故城与运河,相互依存,共同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愿这流淌的河水,永远奔腾不息,传承新的梦想。

 

 往期作品


多余的素材|古韵今风话冀州

多余的素材 | 匆匆一瞥景州塔

多余的素材 | 一字有风云




邢云
河北省首届自媒体“百佳号”推选中被评为“最有原创力”自媒体;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辟谣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