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社会学之思读书会 2024 No.12 来自运动社会学的邀请——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

文化   2024-09-17 13:07   北京  

社会学之思读书会 2024 No.12 回顾

来自运动社会学的邀请

——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



2024年9月12日晚19点,社会学之思第12期读书会“来自运动社会学的邀请——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与大家在线上如约相见。

本场读书会的分享嘉宾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的王智慧教授,石河子大学杨冠强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旸洁卓玛。读书会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群学分社编辑孙瑜主持。

王智慧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研创编写的《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在群学分社谢蕊芬社长的统筹和李会肖博士的精心编辑下,于日前出版面世。这本书将“运动社会学”这个学科概念成体系地展现给我们,探讨了运动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运动与社会的新视角。借此契机,我们将三位编写者邀请到“社会学之思”的直播间,围绕运动社会学的理论解释力与现实观照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之旅。


直播回放 | 社会学之思视频号


直播回放 | B站“SSAP社会学之思”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


嘉宾分享

王智慧教授以《运动社会学何为与何以可为》为题,首先介绍了运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背景。他提到,运动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不仅关注运动行为本身,更致力于探讨运动行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运动社会学旨在研究人类运动行为与社会秩序的耦合机制,为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随后,王教授深入解析了运动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他指出,运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包括身体技术、社会结构、文化认同等多个方面,所关注的是运动行为、社会与知识生产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视角揭示运动行为背后的社会逻辑和文化内涵。王教授强调,运动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嵌入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多重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王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运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身体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对称与转移等前沿理论,为读者观众拓宽了运动研究的视野。


杨冠强教授以《人生就该有追“球”:运动社会学视域下的“村味赛事”》为题,通过对苗寨女篮的田野研究,生动展示了运动社会学在地方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他详细介绍了苗寨女篮的发展历程和团队精神,以及篮球运动在苗寨社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杨教授指出,篮球运动不仅促进了苗寨社区内部的团结和认同,还成为连接不同代际女性情感与文化的纽带。通过这一具体案例,深刻揭示了运动社会学对地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研究的解释力。


旸洁卓玛博士则以《公路朝圣:女摩托车手骑行经验的运动社会学解释》为题,聚焦于个体层面,探讨了青年女性摩托车手通过骑行运动寻求自我认同与自由的过程。她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揭示了运动在个体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自我与重塑生活。从社会学视角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远离社会来获得生存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与社会学经典范畴的关系。同时,她还提到了运动社会学中的身体经验连接和转化,以及现代社会中的自我叙事和身体与自我认同的关系。


群学分社编辑孙瑜提到王智慧教授所提出的“运动的身体,隐喻着社会”拓宽着我们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一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推动运动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成熟与发展。我们期待与广大读者共同见证运动社会学在中国的繁荣。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了解运动与社会互动的深层联系,汲取独到的学术视角,并期待王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未来继续拓展这一领域的知识边界,带来更多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



往期回顾

社会学之思读书会 2024 No.11 | 身体、运动与社会——健身叙事的理论漫谈

社会学之思读书会2023 No.10 | 走近CSS仗卷走天涯:走近CSS

社会学之思读书会2023 No.9 | 去往故事世界的旅途

社会学之思读书会2023 No.8 | 方法不是形式,而是内在灵魂




扫码加入社群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策划:dmz

编辑:dmz

审校:myx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读书会回放

转载自:社会学之思

社科文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