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赛报名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领域的参赛企业超过4000家,占总参赛企业比重约15%;参赛企业专利拥有量超过7000件,占全国参赛企业比重约23%。经全国37个地方赛区的激烈角逐,共有167家企业入围,共同奔赴一场“问鼎”科技创新的高燃之旅。
本届全国赛亮点纷呈,活动丰富多样,包含“半决赛决赛+颁奖仪式+系列活动”三大板块。其中,系列活动将组织企业走进“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调研活动,邀请参赛企业代表,投融资机构,媒体代表等深入了解“新能源之都”建设情况。
赛事期间,半决赛和决赛环节尤为瞩目,参赛企业将在“8+7”答辩模式下展示自身核心竞争力,即企业代表陈述8分钟,评委问答7分钟。这种模式不仅考验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更对企业的市场敏锐度、应变策略以及团队间的默契协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通过一场赛事了解一座城市、点亮一个产业。本次大赛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新能源领域优质企业和项目,更在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大赛吸引近40余位省内外投融资机构代表汇聚常州,他们既是大赛的“裁判员”,又是科技项目的“投资者”。此外,组委会还将举办企业创新需求发布及企业创新赋能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城”多向对接交流平台,企业与市场双向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现代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次大赛的举办地,常州将再次向全国展现“新能源之都”的澎湃动能和绿色未来。本届大赛我市共17个项目入围,占全省入围总数的15.32%,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领域6个。
深耕新兴产业赛道,新能源已成为常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768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近50%;新能源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第一。
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伴随数字赋能能源电力系统实现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常州创造性增加“网联”环节,提出大力发展能源互联网,加快建设“能源驾驶舱”“常畅充”等网联平台,推动微电网建设,鼓励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业态布局,同时促进“汽车电动化”向“智能网联化”过渡,形成“发储送用网”完善产业生态闭环。
基于“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常州还不断推动“产业链带动”向 “创新链引领”升级:联合“产学研用”181家单位组建新能源产教联合体,成为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一;布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中汽研等高能级研发平台。近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年复合增长率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位居全国第一。
此次大赛的举办,无疑将为江苏和常州新能源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新能源的领跑者,江苏始终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做好能源供应保障,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型、能源技术创新、能源产业发展。
常州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战略,去年底,江苏出台《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常州“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使命任务,将“新能源之都”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在最新发布的《2024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列全国第三,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连续三年第一。
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潜力
此次创新创业大赛
不仅是一场创新和智慧的巅峰比拼
更是助推产业升级、点燃创新活力的盛会
全国新能源各领域人才
齐聚龙城,相约常州
分享机遇,共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