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见未来,好好做个读书人(一)

教育   2024-11-01 12:10   北京  

丹枫迎秋,读书正当时

2024年秋季读书周期间
中国传媒大学推出“‘阅’见未来”专辑
本期邀请10位校内专家学者荐书
让我们一起
以未来为向度,以世界为坐标

“好好做个读书人”

01

《中西对话中的现代性问题》
作者:童世骏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

曾祥敏 电视学院党委书记

推荐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对于现代性问题本身的深入思考,也离不开对于中西思想间对话交流的系统性认识。《中西对话中的现代性问题》一书以严谨的逻辑与系统的论证,探讨中西文化在现代性问题上的对话,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对于新闻传播学科教师拓展人文通识、深化哲学思辨、提升理论深度具有宝贵价值。阅读学习《中西对话中的现代性问题》,无疑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闻传播实践、凝练中国经验、推动新闻理论范式转换产生重要启发。


02

《书写有未来吗?》

作者:(巴西)威廉·弗卢塞尔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

王雷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

《书写有未来吗?》是巴西籍哲学家、媒介理论家威廉·弗卢塞尔在1987年出版的名作,也是数字媒体领域内的重要文献。弗卢塞尔运用现象学方法,以存在主义视角对书写展开了深刻的探讨,揭示了书写形塑人类思考方式的历史变迁,最终回应了“书写有未来吗?”这个问题。弗卢塞尔的答案是:书写的衰落不可避免。

这部30多年前关于人类“数字化生存”的预言,在大语言模型大行其道的2024年被首次译为中文出版,在今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03

《我看见的世界》

作者:(美国)李飞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人:

叶龙 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

《我看见的世界》是李飞飞博士的自传,她不仅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还是现代人工智能的关键催化剂ImageNet的创建者。李飞飞博士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自己移民美国以后的成长过程以及在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中找寻自我的故事。本书不仅是李飞飞博士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人工智能整个发展历程的映射。李飞飞博士在书中强调了人工智能应该始终致力于提升人类能力,而不是与之竞争。这种以人为本的AI理念,对于传媒学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关注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确保科技的发展能够惠及人类。


04

《品牌思想简史》

作者:卢泰宏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

赵新利 广告学院院长

推荐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事业,2024年是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十周年。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和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力量,也是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理解品牌的思想要点对中国传媒大学师生领悟总书记有关品牌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不可或缺,对建设品牌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品牌思想史的开创之作。以主题和时序为经纬,构建简明的品牌思想史整体框架;以思想变迁和核心人物为中心,在充分史实的基础上抒发思想精髓和洞见。


05

《智人之上:

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人:

王晓红 本科生院院长

推荐理由

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三部曲后,赫拉利推出的《智人之上》延续了他纵观万载、视通未来的大历史叙事风格,带我们走入信息网络的简史。这本书从语言的诞生、文字的流传到全球通信网络的形成,通过透视人类信息网络与文明演进及其日趋复杂深刻的变革影响,揭示了信息网络如何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的结构和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正在被深刻改变。这本书让我们得以批判地看待信息网络的演化,理解智能网络的深度学习与自我迭代如何成为未来人类生存的基础。如今,通过《智人之上》来洞察人工智能变革中的困境与挑战,正当其时。


06

《说中国:

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作者:许倬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推荐人:

任孟山 研究生院院长

推荐理由

许倬云先生以简驭繁,讲述华夏共同体的前世今生,寻找并阐释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让中华民族从中管窥自己曾经的诞生、成长、奋斗与生生不息,在回溯历史中找到中华民族的文明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世界中看到自己,也在生长中看到世界,以谦逊但满满的自信与世界对话、与当下对话。


07

《技术与文明》

作者:(美国)刘易斯·芒福德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

李有兵 本科生院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推荐理由:

本书的基本方法论是把机器技术与人类文明看做一个整体,由此视角,技术不仅是功能性的生产力手段,而是与社会、道德、政治、审美等方面相互作用,影响着人类的福祉。如何正确认识技术,在今日已是时代核心问题,本书应该可以在此起到积极作用。


08

《艺坛追光——

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

作者:仲呈祥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推荐人:

张金尧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挂职任兰州文理学院副院长

推荐理由:

《艺坛追光——我与〈光明日报〉四十年》是202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仲呈祥。此书具有鲜明的历史自觉,是作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到当下,四十多年对文艺界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评论结集,是对自己培根铸魂精神历程的复现。力求记录新时期、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轨迹,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艺发展的面貌。


09

《黄河青山》

作者:(美国)黄仁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推荐人:

曹培鑫 新闻学院副院长

推荐理由:

《黄河青山》是黄仁宇的自传体回忆录,他通过对自己个人经历的书写,将自身的生命体验与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相互勾连,展现了他作为历史学者对于自身生命史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作为一位最终在西方学术体系下工作的华裔学者,黄仁宇的经历也同样揭示了中国历史研究在西方面临的对话甚或冲突。这种跨文化的学术视野,对于大学教师和研究者来说,是理解不同文化意识形态背景下历史解释差异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学生的宝贵资源。


10

《五百年来谁著史:

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韩毓海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

姬德强 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推荐理由:

理解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大历史观,需要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清醒认识,需要融通内外的理论视野,发展一种自觉和自主的学术意识。韩毓海教授的这本经典之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和实践逻辑,体会到了超越西方主导叙事的理论魄力,学习到了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洞察力。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这是本书给每一位读者留下的知识印记。

编辑|李曼佳 姜语桐 常乐欣
责编| 惠 申皓文
编审|袁 冶 储钰琦


中国传媒大学
展示中传形象,传播中传声音,汇聚发展智慧,架起沟通桥梁,服务师生、校友及社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