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被全歼的美械军:三个师全完蛋,为何却只有25000人?

文摘   军事   2024-10-02 11:31   河北  

抗战时期,国军陆军的规模曾达到120多个军,此外还有大量的独立部队。当然了,由于国军派系众多,各军的编制和补充情况也不一,所以每个军的兵力多寡都不一样。

其中有的杂牌军只有1万多人,一般的军有2万多人,精锐主力军则有3万多人,还有个别军的兵力可以超过4万人。所以,各军之间的实力数有着极大的不同。

抗战后期,国军开始接装美式武器装备,并在美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整编军队。

整编军队的要旨是压缩空额,提升部队的实力数,同时换装新式武器装备,我们所熟知的美械军就是国军整编的最主要成果。

在1945年确定的“三十四年甲种军”编制中,整个军的实力数要达到38000人,平均每个师的兵力要超过万人,此外还有数千人的军直属部队。

在军直属部队一级,主要的火力配置是一个美式105毫米榴弹炮营;各师直属的炮兵则为一个美式75毫米山炮营;上述两级炮兵营均为12门制,即一个军编制内即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36门75毫米山炮。

在团一级则编有37毫米战防炮连和81毫米迫击炮连,负责团、营级的炮火支援,另外还将60炮装备到连一级。

因为武器装备“重型”了很多,所以编制内还有大量的输送部队。如军级有人力输送团、兽力输送营,师级有输送营、团级有输送连等,除了编配大量骡马外,还配置了一部分汽车加强运输。

在国军的整编中,美械军一共整编出了13个,其中驻印军系统的有2个——新1军和新6军;远征军系统的有5个——第2军、第8军、第53军、第54军、第71军;另外还从国内驻军中挑选出了6个军——第5军、第13军、第18军、第73军、第74军和第94军。

这13军中除了第53军是东北军的番号外,其余都是清一色的中央军。当然了,由于东北军也早已中央军化,就剩个虚牌子,所以说上述的13个军均可以视为是中央军。

当然了,由于中央军也分为几个不同派系,所以其中既有汤恩伯系还有陈诚系,也有新兴的一些小派系,也不全是一个系统的。

在解放战争中,上述美械军的绝大多数都被解放军歼灭,其中首个被整建制歼灭的就是第73军。

比起驻印军、远征军和“五大主力”这些牌子来,第73军的知名度在美械军中其实是比较低的,以至于首个被歼灭的美械军头衔,似乎都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倒是“五万多头猪,三天也抓不完”的名言,为更多人所熟知。

没错,第73军就贡献了其中大约一半的力量——该军正是覆灭在莱芜战役中的两个整军之一。

第73军长韩浚在被俘后曾说:

此次战役我们被歼的部队据我知道的是本军25000人,46师(即46军)30000余,外加36师(即新36师)等,有7万余人,你们只登了5万,报道得太少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韩浚所说该军的兵力数只有25000人。

我们前面说过,按照美式甲种军的编制,第73军的实力数应该有38000人。即便是距离实数相差较多,那也不至于差出三分之一的实力数吧?

其实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国军部队的实编问题了。

在国军部队中有个通病就是逃兵多、空饷多、缺额多,所以部队的实力数往往距离编制数有较大的差距。

在抗战过程中,国军唯一没有出现缺额的部队就是在印缅的驻印军系统。因为驻印军的编制和后勤是美国人在负责,国军军官吃不了空饷,同时也隐瞒不了缺额情况,另外驻印军兵员是精选而来,待遇又是美式后勤,吃得饱、穿得好,自然逃兵甚少,能够保证足额编制。

所以驻印军的三师制军,其兵力实数往往就达到了4万多人,仅仅是兵力数就相当于国内一般国军两个军的实力数了。如果再考虑到火力的话,其实际战斗力更是远超国内的军。

1945年初,老蒋在谈及整军时便说道:

若就过去一年作战成绩,将驻印军与国内部队作一比较,吾人即得一共同认识,即军队战胜之条件,不仅在指挥运用,而在人员武器充实、编制合理、训练完善、尤须具有人事经理及办理后方勤务之良规。

不过老蒋这话说得漂亮,国军的整军明面上也往这方面靠了,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怎么样。

比如上面提到的第73军,该军为何就只有25000人呢?

73军军长韩浚在被俘后,曾说道:

(莱芜战役前)当时军直属部队榴弹炮营、兽力营和全部140余辆十轮卡车、48辆中型吉普、80辆小型吉普车,将近2000余匹骡马,由于空运困难,临时改为海运,尚滞留在南京、上海、青岛等地,正在待运中。而各师山炮营、战防炮连和迫击炮、重机枪以及工兵器材、通讯器材等亦无法随军行动。

所以韩浚决定:

第一:通讯器材和工兵器材只带三分之一;

第二:各师山炮营每个连只带两门炮(因车辆和骡马不够);

第三:军师野战医院人员出动二分之一,药品、器材只带三分之一;

第四:八一迫击炮和重机枪酌量少带;

第五:一般弹药,各携带一个携行基数;

第六:粮食士兵携带五天,其余由于辎重部队携带,轻装出发,以便取得机动;同时考虑到我军的作战方式,没怎么带战防炮和火焰喷射器。

所以这个第73军实际出动的是3个步兵师以及军直属部队的一部分,榴弹炮营、兽力输送营和野战医院人员的一部分没有随军。

但是即便扣除掉这一部分,上述部队也不至于就25000人啊?

与韩浚同时被俘的第73军副军长李琰则道出了实情:该部本就处在严重缺编中。

73军原本是湘军系部队,后来逐步被中央军化,长期也在湖南战场作战,最后在王耀武第4方面军的麾下参加了湘西会战。

据1945年初的实力统计,第73军实有兵员为3万余人。此后由于被划入了美械军编制,因此全军的兵力数应当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38000人的标准编制数。

其实当时国内的美械军一般都达不到这个编制实数,比如第74军的实有兵员也才32000余人(当然,该军编制内还没有配齐榴弹炮营)。

按照第73军副军长李琰的说法,该军在抗战胜利后离开湖南北移的过程中逃兵甚重,故而出现了严重的缺额。

抵达山东后,光是用三个师缺额的编制数就搞出了一个三团制的矿警旅,也就是说每个师的缺额基本就达到了一个团的实数。

这个矿警旅搞出来后,作为第73军独立旅的名号存在,但是济南这边是王耀武说了算,矿警旅的长官都是老王派去的人担任,实际73军指挥不了,而且也带不出去,当然了矿警旅嘛,它也确实走不了。

所以第73军在莱芜参战时,实际就是带了那三个缺额比较大的师去的,每个师的实有兵力数大约是7000多人。另外军直属部队有一部分没有开来,加上开来的那一部分合计的话,便是军长韩浚所说的25000人了。

由于兵力少了不少,而且骡马辎重队还没有运来,所以有些重武器该军在参战时就没有携带,在战斗力方面自然是会受到影响的。

当然了考虑到该军的实际战斗力,这些武器就算带来,估计也只是让华野的战斗缴获更加充实些而已。

谈到这里,第73军的兵力问题我们基本就说清楚了。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第73军情况并非个例,在国军整个系统中,类似的情况都很普遍。

所以就牵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国军整编师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国军的整编师是原来的军改称的,具体就是下属每个师裁掉一个团,改为二团制的整编旅。

第73军当时还没有改为整编师,但如果这么改的话,它实际上是不用裁掉多少人的,只不过是换个形式充实部队而已。

再如74军改为整编师,它的实际兵力数也只少了一千多人,根本也谈不上缩编,而是基于现有兵力数基础上的充实战斗部队。在所谓的整编师改编中,原本的实力数是不受影响的。

所以为什么老蒋积极地搞整编师,无非就是换个名头而已,真要是裁掉实力,肯定不会这么干。当然了,借着这个名头压减杂牌军的编制,那倒是可以做得到的,实际上老蒋在这方面的目的倒是真的达到了。



甲骨堂
谈人文历史,阅风土人情
 最新文章